打开ChinaNews阅读

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召开  助力宝鸡建设装备制造名城

国际在线2018-04-03 17:51:08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娜):宝鸡发展大会期间,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于4月3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陕西省工信厅、陕西省国防科工办、陕西省军民融合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受邀出席会议,宝鸡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徐延波,政协副主席王虎贤等出席会议,国内外近400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等共计五百余人参加了专题会议。

  【三秦大地 宝鸡+移动列表】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召开  助力宝鸡建设装备制造名城

  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现场(王娜 摄)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共宝鸡市委、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工信局承办,宝鸡市发改委、招商局、商务局协办。会议邀请智能制造和汽车、机床行业及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四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演讲;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出席并做了题为《宝鸡制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专题介绍。

 培育新动能 高端装备与制造快速加速发展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市、兴市、强市之本,积极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的大好机遇,制定实施了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石油钻采、高铁装备、钛材、焊接钢管等6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宝鸡吉利20万辆整车生产线已达产达效,吉利1.5T发动机是目前最先进的国产发动机,已出口英国;石油机械公司12000米特深井钻机平台全球仅美国和中国具有生产能力;秦川机床是国内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系列最全供应商,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金手指奖”和“2017年最佳机器人零部件”称号;中铁宝桥集团率先研制出了我国首组时速250公里客专道岔和350公里高速道岔,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7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殊荣等等,每一项高科技新成果都与“宝鸡制造”息息相关。

  专题演讲深入交流 共同推动宝鸡装备制造企业发展

  专题会上,受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师建华做了题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情况介绍》的专题演讲;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吉红做了题为《从德国工业4.0看数控技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专题演讲;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经销商分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宋文久做了题为《顺应良好态势,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宝鸡机床产业》的专题演讲;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学博士郭瑞鹏做了题为《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演讲。在与专家互动环节,宝鸡市企业家联合会会长龙平、长美科技董事长李慧玲、科迪普新材料公司董事长陈玉柱等企业家分别就如何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军民融合等方面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和研究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提供了有效帮助。

  多点发力 引领宝鸡制造业进入新时代

  【三秦大地 宝鸡+移动列表】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召开  助力宝鸡建设装备制造名城

  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做专题介绍(王娜 摄)

  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在《宝鸡制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专题介绍中指出,宝鸡工业的最大特征是在非能工业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最大优势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业基础雄厚,最大潜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充满活力,最大机遇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前景广阔。就宝鸡制造业下一步发展,马赟在介绍中强调,要迅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来宝视察时作出的“装备中国、走向世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制造业“一城四区”发展目标(“一城”即全力打造生产智能化、产品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的装备制造名城;“四区”即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引领区、百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聚集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引领宝鸡制造业进入新时代。到2020年,宝鸡市制造业在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90%,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业对宝鸡市工业的贡献率超过50%。

  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专题会议的召开,旨在依托宝鸡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优势,探讨提升宝鸡市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携手做大、做强、做优宝鸡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宝鸡工业强市建设。

  延伸阅读:

   “ 1553”行动计划是指:宝鸡市工业总产值在2020年达到5700亿元,比2015年的2565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重点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通信、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主动谋划、大胆尝试,规模从2015年的180亿元到2020年发展为500亿元;改造提升建材、纺织服装、有色冶金“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核心能力,规模从2015年的400亿元到2020年发展为500亿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