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恰逢“中国旅游日”,2018大型公益旅游传播行动——“秦岭与黄河对话”在陕西省西安市昆明池上精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2名大咖嘉宾,以现场和场外互动方式,围绕“行走山河·诗意人生”主题,说秦岭、讲黄河、谈文化、提建言,纵论山河旅游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黄河沿线各省区、秦岭沿线近百家传播媒介公益互动,向全球推介宣传中国山河旅游之美。
2018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40年,围绕现代旅游发展,对话现场邀请“秦岭之子”、著名山水作家、十多年行走秦岭第一人王若冰、“三秦学者”、秦岭与黄河之间走出的中国旅游名家张辉,分别代表秦岭与黄河旅游大使,从行走山河、把根留住、旅游模式、诗和远方4个章节展开对话,并结合各自经历,畅谈对秦岭与黄河、自然与文化、旅游与产业、诗与远方的诸多感知和体会。场外参与者共有30位各领域代表性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其中包括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欧洲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意大利“一带一路”办公室执行主席梅毕娜,亚美尼亚总统顾问、孔子学院院长高尔和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著名作家蒋子龙,旅游名家魏小安、戴斌,文化名人肖云儒、周明、王志、胡一虎等。
王若冰是行走秦岭、用笔墨为秦岭、渭河、汉江著书立传的“秦岭之子”,在他看来,绵延千里的大秦岭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自然地理,都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中国文化基因,秦岭是中国的父亲山,是文化之根、文化之魂。他用自己行走秦岭十余年间耳闻目睹的亲历,与网络观众和广播听众分享了旅游业带给秦岭山区和民众生活的巨变。他表示要永远做秦岭的歌唱者、记录者。
作为从秦岭与黄河之间走出的旅游名家,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在对话现场讲述了旅游业发展40年的变革与启示,他指出,旅游业以文化名胜和历史遗迹观光而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旅行方式的改变,旅游诉求正从文化向文化旅游、自然旅游并行,以至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自然旅游趋势发展。旅行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诸如消费旅游化、空间旅游化、产业旅游化、资本旅游化等特点显现,大力推进新的商业模式革命,将是后40年旅游发展方式的重要课题。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地理、气候的分界线和长江、黄河水系分水岭,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母亲河”,两者都是中国自然与文化的地理标识。他们认为,秦岭代表着自然之美,黄河代表着文化的源远流长,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源动力和转化剂,可以更好地让自然和文化走进大众,产生效益,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促进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这一过程中必须崇尚自然规律和产业规律,保留根脉、开拓创新,让自然和文化成为全域视野的最佳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次对话采用泛舟湖池之上,边行船边对话方式,以昆明池为中心,万里丝路、黄河沿线网微直播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话题互动的方式进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名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向活动发来贺电;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寄语说,大山与大河的交融,民族与世界的碰撞,秦岭与黄河,永恒;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互动时指出,秦岭、黄河是山水名胜的代表,也是国家文化地标和旅游高地,值此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和优质旅游新战略,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理论和更好的思想资源,祝秦岭与黄河对话这一品牌论坛越办越好;著名作家蒋子龙认为,秦岭与黄河的对话,是旅游与文化契合,文化向经典致敬。
对话活动最后,关于如何促进大秦岭旅游发展和陕西旅游发展,王若冰建议,一是联合推进秦岭申遗项目;二是由陕西出面,联合甘肃、四川、河南、湖北5省秦岭沿线地市,成立大秦岭旅游联盟,甚至大秦岭旅游集团公司,统筹设计线路,统一开发业态和市场,整合各方优势发展秦岭旅游;三是做好渭河北岸帝陵旅游的线路开发;四是促进以关中为中心、陕南陕北旅游同步发展;张辉对陕西旅游发展40年从“小旅游”到“大旅游”时代进行了路径梳理,建议陕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构建陕西完整产业体系,打造研学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度假旅游、营地旅游等,做好山水休闲旅游这篇大文章,使陕西旅游站上中国旅游的制高点。
据悉,每年5月19日定时举办的“秦岭与黄河对话”已成功举办五届,本次第六届对话活动由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全程策划,西北旅游传媒公益执行,西安昆明池公益联合承办,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国内外专家顾问团队全部公益参与。与往届对话相比,呈现出主宾与嘉宾大互动、场内与场外微媒大联动、千里秦岭与万里丝路、黄河大互动、名家与传播媒介公益促旅游发展等多个鲜明亮点,并首次形成了国内外联动宣传推广秦岭、黄河美景,各地微博共推优惠措施和精品线路之势,活动当天,国内外20.5万人次收看了对话直播和参与了话题互动,沿黄9省区广播电台报道对话,听众覆盖1000万人次以上,陕西、宁夏、青海、山西等多省级官微以及城市官微、欧洲华语广播电台等实时传播了对话活动,因此已成为2018年中国旅游日当天最具代表性的山水旅游推广主题活动。(记者 水冰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