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陕茶一号”茶叶基地,贫困群众谢成根和数十名茶农正在给茶树修剪枝叶。面对眼前这片长势良好的新茶园,谢成根高兴地说:“一两年,这片靠政府扶持修建起来的新茶园就能产茶叶了,到时候我家的收入肯定会大幅增加。”
近年来,汉滨区全面开展生态扶贫,当地林业部门把新一轮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精准施策发力,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青山。汉滨区通过扶持群众发展经济林产业,为群众致富找到了“金钥匙”,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共赢。
绿色产业唱响主旋律
汉滨区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深度贫困县区,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全区林地面积375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8.5%,其中生态公益林155.29万亩、经济林果园159.8万亩,森林覆盖率65%。汉滨区一方面要守好北方人民“大水缸”,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必须啃。
“积极培育新动能,就要突出汉滨区‘山水生态’的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绿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的路子。”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化推进的产业布局原则,汉滨区确定了“北山核桃、南山茶叶”的种植格局,以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近年来,汉滨区精心谋划产业示范镇、核桃示范镇、林业特色产业镇建设,形成“一湖五河八镇十园”“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脱贫攻坚战,在汉滨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种1亩茶园可保水20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使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是实现生态和富民双赢的有效途径。”汉滨区林业局局长杨佑金介绍,目前,汉滨区按照安康市提出的“能发展经济林的地方,都必须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的要求,紧紧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及有关造林项目,加快实施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林业产业。目前,全区以茶叶、核桃、林下经济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基地得到快速扩张。
融合发展让群众受益多
“陕茶一号”是汉滨区林业部门通过生态扶贫发展起来的优质富硒茶产品。“要让‘陕茶一号’香飘万里,头号大事就是推行产业合作化经营。通过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扩大茶产业发展规模,还可以大幅提升关联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流水镇党委书记陈钢结合生态产业发展,给记者描绘了一幅茶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
近年来,汉滨区为了提升生态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加快林业龙头企业的壮大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办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汉滨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据统计,全区已经建成核桃加工厂5家、茶叶加工厂35家,带动贫困户9358户37334人。
产业联动勾勒发展新蓝图
对于瀛湖镇天柱山村村民张明江来讲,这两年就像做了一场梦,美滋滋的!原来,一直致富无门的张明江通过把土地流转给当地核桃种植企业——瀛天现代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务工,2017年一年净挣了2.8万元。“把土地流转给瀛天公司比我自己种粮划算多了,1年挣的钱顶过去3年的,以后我更要好好干。”张明江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本地能人大户投身生态产业,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和汉滨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生态产业。瀛天现代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在瀛湖镇投资4818万元,建成清香核桃生产示范基地3412亩,采穗圃150亩,建成核桃干果加工生产线及核桃油、核桃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条,年可加工核桃干果2000吨。常年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有百余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核桃1万余亩,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推动林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汉滨区还提出“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发展格局和‘一三相融、接二连三’复合业态”的发展思路,跳出了就林业抓林业、就生态抓生态的传统发展方式,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从种植到深加工到旅游的产业新体系,实现三产融合互动发展。
恒口镇凤凰山庄由返乡游子投资经营。山庄将茶文化与森林风光融合,开发了富硒茶餐饮系列,建立了以富硒茶为特色的集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研发基地。
富硒核桃、“陕茶一号”、富硒油茶、林下魔芋……这些近年来不断推出的林产品,是汉滨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推进产业发展的成果。
如今,在汉滨区,独具特色的现代林业体系让汉滨农民的钱包更鼓了,腰杆更挺了,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了。(记者 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