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安康:保护江河 实现生态效益长效化

西部网2018-06-29 14:33:24

     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又地处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这几年,当地通过科技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杜绝污染源,有效地保护了江河生态环境,在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长效化。

  地处陕鄂交界的白河县大坪村有种植黄姜的传统,也是当地百姓增收的主要途径。可由于黄姜的生产工艺落后,污染大,这几年当地陆续关停企业,导致黄姜无人收购,老百姓也就不种植了。村民刘仁建腿上有伤,不方便外出务工,今年又开始重新种植黄姜。

  安康市白河县中厂镇大坪村村民刘仁建:“现在有7亩地。每年冬季挖一点,春季挖一点,一亩地能产七八千斤。卖个万把块钱的黄姜支撑家里,还是可以的。”

  刘仁建重拾信心发展黄姜,得益于白河县唯一的这家黄姜生产企业,原来的废水和废渣处理一度让企业停产。

  安康市白河县黄姜生产企业负责人陈永宏:“以前生产一吨皂素,光污水处理这块费用要5到6万块钱左右。”

  去年企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后,除了提取的1%皂素外,另外99%的淀粉、纤维素和有机质研发成了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产值增加了五倍。

  安康市白河县副县长冯玲:“利用科技做支撑,现在企业的废水废渣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转化为碳基营养费,对土壤进行全面改良,同时减少面源污染。”

  保护水质,安康在杜绝源头污染的同时,也打破了现有水产经济生产模式。网箱养殖,曾是汉滨区瀛湖主库区周边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这70多平方公里水域里,涉及5个乡镇、23个村子,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近4亿元。网箱养殖虽然利于增收但却污染环境,2017年底,中省环保督察中发现,瀛湖库区局部和部分时段的水质已经下降到四类水,当地决心取缔网箱。这让靠山吃山的唐汉邦一度深受打击,他带领的合作社有1360口网箱,年产值1200多万元,眼下这些钱说没就没有了。村民怎么发展?经过慎重思考,他又带领合作社,复垦原来废弃的林下经济,种植枇杷、发展茶叶。

  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唐汉邦:“作为渔民我们必须拥护,就是损失再大我们也得支持我们的环保,这是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事,虽然种植方面它的收益很慢,但是它的持续力很长。”

  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明成:“以前,没有拆除网箱之前,这个周围全部是网箱,中间只留了一个主航道,水没有这么清,站到这个边就能闻到鱼腥味,现在把网箱拆除以后,这个水非常的清,现在这个水质应该在二类标准以上。”

  地处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又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安康的水资源占全省的百分之六十,占到整个汉丹江流域的66%。这么好的水资源,当地在保护的同时也开始合理的利用。

  安康市汉滨区副区长蒋平:“把过去这种粗放的养殖转化为无害化无污染的养殖,我们发展成自然放养的大水面养殖,也不投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

  目前,安康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4.36%,全省排名第一;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编辑:李妍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