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西安演艺集团不断深化改革,精品剧目频出 地方院团,练好内功走市场

人民网2018-07-26 09:44:53

  西安演艺集团不断深化改革,精品剧目频出 地方院团,练好内功走市场

  话剧《共产党宣言》剧照。记者张丹华摄

  眼下,曾获文华大奖的话剧《共产党宣言》正在西安新城剧院上演。由西安话剧院复排的这部剧,讲述了共产党人林雨霏如何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交织中,在生与死、荣与耻、名与利的考验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故事。

  作为一部主旋律话剧,《共产党宣言》“意外”走红,演出将持续到7月下旬。而这只是西安地方院团改革后,苦练内功、勇闯市场,进而“脱胎换骨”的一个生动案例。

  转企改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对于文艺院团而言,市场之路并不好走。起步之初,各地的国有文艺院团都经历了艰难时刻:创作停滞、收入低迷、人才流失。西安的国有文艺院团在改制过程中,同样经历了迷茫、痛苦和抉择。随着改革深入,2012年,西安市以西安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西安市说唱艺术团五大国有院团为班底组建了西安演艺集团。

  “当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集团要么紧抓体制改革的机会、在苦练‘内功’的阵痛中‘脱胎换骨’,要么就只有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西安演艺集团董事长寇雅玲说。

  改制后,集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对下属院团也按演出场次、演出效果、剧目生产能力等综合评价,针对特殊人才制定专门的收入待遇政策。到了2014年底,集团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2016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集团参评话剧《麻醉师》在全国57部剧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文华大奖,填补了西安市在全国舞台艺术最高奖上的空白。随后,《麻醉师》走进高校、企业、国家大剧院,展开全国巡演,并于2017年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截至目前,《麻醉师》在全国巡演历时160天,行程超2万公里,横跨19个省份、45座城市,观众近11万人次。

  除了《麻醉师》外,豫剧《秦豫情》、舞剧《传丝公主》等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超过千万元。剧目火了,效益也水涨船高。“改革让我们收入高了、怨言少了、机会多了、心情好了,代表作也更多了。”这是青年演员们的共同心声。

  双效合一,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走好市场之路的同时,西安演艺集团并没有放弃对品质的追求、对原创的坚持。“好的剧在国外可以演几十年,一代一代地往下演,经典剧目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过时,我们也在挖掘这样的剧目。”寇雅玲说:“选择排演一个剧目之前,一定要有明确定位,双效合一最好。”为了实现“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一目标,集团进行了大胆探索。

  集团与曲江海洋馆合作,推出大型儿童舞台秀《哪吒》,开创了儿童艺术与旅游景区合作新模式。自2017年8月1日首演以来,演出已达205余场,接待观众近15万人次,今年计划完成200余场演出。集团与陕西旅游集团合作推出大型实景剧《黄河大合唱》,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模式。

  此外,集团还展开跨界合作,接手运营大华·1935剧场集群,揭牌成立“西演艺术中心”。今年暑假期间,《城市魔方》《婚姻情境》《亲密关系》等话剧、舞剧就在此演出。“通过引进小剧场话剧,能够提高演员收入。”寇雅玲说。

  接下来,激励院团生产出更多精品剧目、充分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集团深化改革的方向。这有助于院团彻底解决在剧目生产质量、资金保障方面的问题以及长期存在的与观众脱节的问题,探索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目前全国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转企改制,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已经基本建立。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培养一批具有活力、竞争力和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企业,当然,在现阶段,既需要企业激发自身活力,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寇雅玲坦言。

编辑:李妍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