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左)和同事在清查追缴的涉案文物。张丹华摄
夜幕下的关中平原显得格外安静,陕西宝鸡凤翔县城南的麦田里,田鼠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几个黑色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聚在一起,拿着工具好像在地里打洞。突然,放风的同伙发现有人靠近,几个黑色人影一溜烟儿跳进路边的面包车里,跑了。
沿着现场痕迹顺藤摸瓜,揪出犯罪团伙
这是震惊全国的“6·4”盗掘雍城遗址秦公六号陵园案案发的前一夜,“80后”文物警察方正至今都记得这个案子,这是他参与破获的第一个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案件。当时,他刚刚从基层派出所调到宝鸡市公安局一个多月,和4位经验丰富的老警察组建大队,专门打击文物犯罪。
时间倒回2011年6月4日早晨,雍城秦公陵园工作人员在巡逻时,在秦公六号陵园处发现一些新鲜的黄土,黄土堆旁一个19米深的盗洞赫然闯入视线。从盗洞望去,被称为“黄肠题凑”的棺椁已经暴露。据史书记载,只有帝王和勋臣贵戚才能享用“黄肠题凑”椁具。被盗扰的墓地很有可能是某一位秦公,其文物应该十分丰富。
综合分析盗洞口周边脚印、电池及泥土堆上白膏泥土质等现场痕迹,方正的团队初步确定这是一个5人以上的犯罪团伙。根据案发现场发现的炸药残留物,方正高度怀疑这是挤压式爆破盗墓。盗洞壁非常平滑,河南和山西的某些作案团伙最常用这种方法……文物警察们缜密地分析着痕迹背后的线索。
为了能够将嫌疑人在第一时间摸排出来,专案组将采集区域适当扩大到了临近的县区,累计采集各类信息数据上百万条。
“现在侦查一般都在网上进行案情研判,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在我们工作组刚好有用武之地。”方正说,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专案组研判出河南三门峡籍张某某的活动轨迹完全符合专案组设定的案犯活动的时空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侦查范围。
“盗墓最关键的就是探墓,能够在方圆5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准确寻找到墓室,说明案犯对秦公陵园的布局极为熟悉,内外勾结作案的可能性较大。”于是,专案组顺藤摸瓜,一个以张某某和本地人姜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浮现在专案组面前,当年10月中旬,这个团伙被成功抓获。
“这些犯罪分子要是把这股劲儿用在正经地方,别总想着钻空子发横财,说不定还能在考古研究方面有点成就呢。”方正感慨。
盗墓常会盗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作为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文物资源丰富,青铜器最多,现已陆续出土5万余件青铜器。被盗扰的秦公六号陵园所在的雍城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秦国国都,建都长达294年,曾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城遗址目前勘探出14座秦公陵园,被挖掘的只有秦宫一号秦景公之墓,其他都处于保护状态。
巡查、办案、研究……工作几年来,方正到秦公陵园有上百次了。每当他看到陵园的展示墙上挂着的上世纪80年代挖掘秦公一号大墓时的照片总是陷入沉思。秦景公墓室台面面积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上面密密麻麻分布了247个盗洞,触目惊心。
“一号大墓里许多珍贵的大型铜制器物都被盗墓贼打碎盗走了,文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说到这儿,方正低头叹了口气。“盗墓者求财,可他们不知道,盗墓常常会盗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也许丢失的部分,我们再也找不回来了。那些被盗的文物,能回顾历史,再现历史,也许还能更改历史,填补历史空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啊。”
2011年4月,宝鸡市公安局和文物局成立宝鸡市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连续开展了“天鹰”“猎鹰”“秦鹰”“雄鹰”“金鹰”“神鹰”的“鹰”之系列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共打掉文物犯罪团伙103个,破获文物案件846起,共追缴涉案文物2483件(组)。
营造人人保护文物的氛围是根本
近年来,由于艺术品收藏市场趋于火爆,文物价格不断飙升,利润丰厚,使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日益猖獗。
去年3月,凤翔县公安局成功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16”团伙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方正所在的小组负责追回的宋代定窑白釉酒具,是里面最珍贵的一套文物,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我们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当时这个瓷器已经迅速被卖到洛阳,售价88万,之后不到一周时间又辗转到了珠海,标价已经到120万了。”方正说。
从近几年的办案情况看,犯罪分子还有年轻化的趋势。
2016年,方正在网上排查共同案件高危人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QQ群,群名是“青铜器研究中心”。出于职业敏感,他立刻围绕该群展开侦查,发现这是一个盗墓群,里面有讨论盗墓工具的,还有卖东西的。方正迅速对群主进行调查,得知群主叫李某某,经常和韩某某联系,而这两个人的行动轨迹与手头的一个案件完全吻合。破案之后,方正发现,这两个人都是“90后”,平时喜欢看古书,研究历史。
“主要还是利益的驱使,一本万利的生意诱惑着他们铤而走险。但文物犯罪特别是盗掘古墓葬与一般的刑事案件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文物犯罪没有报案人。”方正介绍,案发地如果在国家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有文物部门巡查人员,还可以及时报案。但如果在非保护区,山林田野,没有报案人员,公安机关就很难发现案件,就算发现也往往错过了破案时机。
“发动、组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一个‘人人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是确保文物安全的根本。”方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