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路起点陕西“重装出发”。五年来,这个内陆省份依托自身区位、人文、科教等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从昔日的对外开放“末梢”逐步向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门户枢纽转变,在构筑新开放平台、密切人文交流等“五通”实践中行稳致远。
新丝路开启“立体化”开放空间
五年来,日新月异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西安提供了便捷交通,同时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钢铁驼队”正成为经贸交流的黄金通道,而不断加密的空中国际航线也为向西开放打开了立体化的开放空间。
从2013年开行首趟班列之后,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始发的“长安号”中欧班列不断“提速”:目的地从中亚地区延伸至欧洲腹地,贸易货品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元,开行班列数量呈现飞跃式增长。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今年“长安号”将力争开行千列,目前运营干线已达到9条,出口贸易国达到30个,进口贸易国6个。
2000多年前,络绎不绝的商贾队伍从长安出发,穿越中亚前往欧洲,走出了一条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丝绸之路,而如今丝路合作与交流正实现由“走”到“飞”的跨越。如今,陕西共开通国际(地区)航线58条,通往47个国外城市,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等10余条全货运航线,“空中丝路”网络正逐步延展。
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构筑起了融通中外的“网上丝绸之路”。今年7月,西安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古代长安东西市贸易的繁盛在现代重现为“买全球、卖全球”。
经贸往来搭建“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让陕西再次来到开放的前沿。今年5月,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会。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丝博会过后,来自中国的57种农产品良种被播撒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立大学的试验田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57种农作物种子同时也在陕西杨凌播种。北哈州立大学农学院院长莎亚克麦托娃说,攻坚农学科研壁垒,符合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搭建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2017年4月1日挂牌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加速释放外向型经济活力。一年多来,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2.12万家,新增注册资本4267.95亿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单项业务通关平均时间由过去2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内,大量国外货品经过检测后最快在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通关送往国内各地。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贺键说,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新城已经聚集了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的10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临空经济全产业链。
合作交流不断催生新的商机,陕西企业纷纷在“一带一路”沿线加快布局:陕汽集团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等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本地化项目,累计组装重卡近5000辆。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立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先后进口哈萨克斯坦优质油脂约1万吨、优质面粉和小麦约4万吨。
“丝路使者”播种美好未来
2017年,古都西安接待海内外游客1.8亿人次,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开始改变:有人在异国他乡追逐自己的梦想,有人来到中国开创事业,有人则收获了“丝路爱情”……
西安小伙儿张启东在2013年大学刚毕业时,完全想不到自己将来会到遥远的巴基斯坦创业。从最开始担任一家巴基斯坦公司的翻译,到后来策划让巴国企业组团来华参加各种展会,如今的张启东已经是一家专注于中巴贸易的企业负责人,生意日渐红火。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22岁的塔吉克斯坦小伙儿阿兹佐夫2014年来到了中国,迅速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的他,先后两次在陕西省政府部门实习。“将来我想继续在中国读书,学习国际关系,以后做一名外交官;或者可以在中国开一家旅游公司,让更多中国人到我的家乡旅游。”
“一带一路”创造了各种机会,也促成越来越多的“丝路情缘”。2014年,内蒙古小伙儿元朝辉和哈萨克斯坦姑娘阿妮塔在西安喜结连理。看到妻子经常在陕西代购商品寄回家乡,元朝辉萌生了做跨境电商的想法。借助“中欧班列”的快捷运输,元朝辉打造的跨境电商平台已得到中亚、俄罗斯市场的广泛认可。现在他又建立了自己的孵化器平台,带动更多想从事跨境电商的创业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记者 沈虹冰 石志勇 张骏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