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眼下,全球正进入无人机时代,随着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的蓬勃发展,其带来的威胁和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2017年,国内多家机场发生了恶性无人机“黑飞”事件,多架无人机入侵机场净空保护区妨碍航班运行安全的事件,影响了航空运输飞行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解决无人机的“黑飞”难题,除了法律法规的监管,也需要相关应对技术的支撑。为了更好地防范无人机非法活动,近几年来,反无人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市场增长态势越发积极。在西安高新区,有这样一家“民参军”企业,自成立之初,就紧跟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得到行业和客户的认可,为中国低空安防领域保驾护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巨人企业”。
自主研发创新 为无人机“黑飞”治理带来新机遇
西安羚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控科技”)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门从事特种无人机、航空电子和机械电子领域相关机载设备、仿真测试设备、低空安防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羚控科技由大学教授、海归博士和世界500强企业技术精英及高管创立,多名高校教授、军工研究院所型号总师等担任公司技术顾问,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研发实力保障。公司建成了产品设计开发、仿真验证、试验测试及试制等能力体系,掌握了一批原创技术。企业先后获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JB9001B-2009)、军工二级保密单位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公司自主研发的反无人机系统由光电搜索跟踪识别子系统、定向电子干扰子系统、预警雷达子系统、捕获无人机子系统、显控终端设备、监控中心、指挥中心等部分构成,将通过电磁干扰和无人机捕获等形式,对禁飞空间中的无人机进行有力监测、防御和打击,整个工作过程实现了全自动人工智能模式。”羚控科技企宣部负责人杨洋介绍说。据了解,2016年,该系统在珠海航展上一经推出便引起市场极大关注。经过两年时间,在不断优化系统与完善技术后,该系统已经具备了可实用化,将为无人机“黑飞”治理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羚控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以“硬科技”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主动服务国防军队建设,蹚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羚控科技不仅成功为战斗部队某基地提供无人机靶试装备,还为航空工业一飞院、成飞集团及雷电院、中国兵器集团、中电科、西北工业大学等军工科研单位、高校提供各类武器装备配套产品及服务。
把握战略机遇期 业务层次实现新跃升
随着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反无人机和特种无人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据市场预测,未来五年反无人机产品及服务民用市场规模可达到300亿元,军用低空安防装备市场需求也十分可观。羚控科技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按照“生产一批,研制一批”的思路,立足航空航天装备配套仿真测试产品批量供给,积极拓展反无人机低空安防系统和特种定制无人机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羚控科技研发的仿真测试产品大量支撑了军工科研院所、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提供了重要手段,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在此基础上,企业寻求新突破,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实现了由装备研发配套向武器装备研发、由提供装备产品为主向提供服务、由服务军工为主向服务军队、军工及国防特色院校的三个转变。
同时,随着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向着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虚拟仿真与测试成为了装备研发的重要环节,测试仿真条件成为重要的手段。羚控科技聚力攻关、自主掌握了系统实时仿真、虚拟仪表、数据采集与信号激励等关键技术,为飞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能力以及电子类产品测试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服务于重点装备研制生产。相关产品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垄断。
牢记强军使命 推动行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羚控科技核心管理和研发团队成员大都是军队转业干部、军工科研院所专门技能工作人员、国防特色院校毕业生,强军强国精神深深地融入了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服务国防军队需求。同时,羚控科技充分利用掌握的军用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服务民用航空装备制造,经济和社会溢出效益明显。
此外,羚控科技作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企业,产品研发投入比例高,连续三年超过30%,累计投入超过1700万元。羚控科技以自有资金、股权融资、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持续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拿出更多顶用、好用的装备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2017年9月,在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上,羚控科技携自主研发的反无人机安防系统参展并引起了强烈反响。整个展期内,在排行榜上的热度一直位居前十,也是热度榜上唯一的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
未来,羚控科技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拓展产品的可应用范围,向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延伸。同时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找准发展方向,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推动行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文 李靖美 编辑 柳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