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秦岭是中国大地的脊梁”——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

陕西日报2018-09-10 11:56:13

  “秦岭东西横贯中国大陆中部,是我国大陆形成演化的主要拼合结合带,是一道巍峨壮美的山系,是中国大地的脊梁。保护秦岭,对我国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8月31日,在西北大学桃园校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张国伟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通过对秦岭的研究,探寻中国大陆演化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构造地质学见解和学术理论,为推动我国地球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地理气候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中国大地的脊梁

  “秦岭作为中国大地的脊梁,是中国山川河流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中国大陆构造格局的主要骨架。”张国伟教授告诉记者,在地质古老时期,秦岭地带曾是一片跨度为数千公里的汪洋大海。经过了多次地质运动后,中国大陆的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以“秦岭洋”为界,在约两亿年前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大陆的主体。“秦岭洋”消失后,又经历地质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复合起来形成西到帕米尔,东接大别山和山东半岛的一道巨大山系。这道雄伟山系的中心在秦岭。秦岭成为中国大陆南北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植被、动物和人文天然分界线,长期以来控制了中华大地生态文明的发展,主控了中国这块大陆从深部到地表系统的构成。

  “大陆板块怎么发展、怎么演化?大陆造山带是怎么形成的?秦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当代地球科学发展前缘信息,为人类真正认知地球储存了众多科学密码,受到世界地学家的广泛关注。”张国伟教授说。

  宝贵的天然科学实验基地

  秦岭中储藏着国家发展需要的众多重要矿产资源,如钼、金、银、铅、锌、汞、锑等,其中很多稀有矿产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秦岭在造山运动过程中,形成了诸如四川、鄂尔多斯南北两大煤、油气资源富集区。秦岭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水源涵养地,臂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这里也是不同气候的交接带,最适合多种生物混合生存。秦岭的动植物丰富多样,使其成为生命基因库。

  “秦岭是世界典型的大陆复合造山带,具有丰富的地学发展前缘信息,是我国大陆主要的气候、生态、环境分界线,是保证和促进科学前缘发展的宝贵天然实验基地和研究场所。只有保护好秦岭,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国伟教授说。

  让秦岭“永葆青春”

  “秦岭如今还在不断隆升之中,依然是一个活跃的山脉。在新的演化进程中,秦岭还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甚至新的惊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敬畏它、保护它!”张国伟教授说,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方针。秦岭是陕西的宝地,更是中华大地的绿色屏障,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财富和礼物。我们必须科学地、友好地对待大自然,爱护秦岭、保护秦岭,使它和人类真正地和谐共处,永葆青春。

  张国伟教授说,在秦岭保护上,陕西处于突出位置。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西安正在加速建设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保护好秦岭更是责无旁贷。

  “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为生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希望我们共同敬畏秦岭,爱护秦岭!”张国伟教授说。(记者 张军朝 见习记者 鲍莹莹)

阅读
 
编辑:李妍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