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大枢纽 大通道

陕西日报2018-09-26 09:40:15

大枢纽 大通道

大枢纽 大通道

大枢纽 大通道

  陕西,地处我国地理版图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人类交通史和我国改革开放史上,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隧道和栈道的故乡,也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是内陆交通运输的大枢纽。

  陕西几乎涵盖了我国内陆地形的特点,中部是平坦的关中平原,北部是茫茫的毛乌素大沙漠和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南部有被称为“天下之大阻”的大秦岭。大沙漠、大高原和大秦岭,是陕西公路发展的桎梏。

  建设大枢纽,打通大通道,秦人用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开拓力和善打硬仗的战斗力,完成了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公路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出亚洲规模第一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国内第一条沙漠高速榆靖高速公路、改写千年蜀道难历史的西汉高速公路、西部建设标准最高的咸阳机场八车道专用高速公路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典范工程,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养护管理综合成绩保持全国先进,高速公路路况抽检排名全国第5位,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综合排名全国第9位,省交通运输厅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迈入新时代,经过多年的“提速快跑”,陕西公路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陕西省公路局局长万振江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悉心安排部署下,按照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发展格局,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公路网建设,加快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提升养护管理服务水平,为陕西追赶超越作贡献。”

  改革开放40年,站在历史的节点回顾与展望,八百里秦川正是宏开气象,十三朝城阙已然再领春风。

  谋篇布局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在公路发展的40年历程中,陕西公路交通进入投资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新时期。经过1991年—1997年重视和优先发展,1998年—2004年加快和提速发展,2005年—2010年加快和跨越式发展,2011年—2015年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全省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为次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周边、连接区域、通达江海的公路交通系统,实现公路交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省公路交通迈进了建设交通强省的发展轨道。

  “六五”期,《国家干线公路网(国道)试行方案》正式划定陕西普通国道共8条,入网里程3853公里。1982年,《关于颁发国省干线和划定陕西省干线公路网的通知》确定全省普通省道公路53条,入网里程4801公里。

  “七五”期,省交通厅提出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公路主骨架规划,建成了西(安)三(原)一级公路和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实现了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同时对全省县公路网进行规划,入网县公路433条,入网里程14235公里。

  “八五”“九五”期,省交通厅颁布《陕西省省道网调整方案》,将普通省道调整为28条,其中放射线6条,纵向线12条,横向线10条,入网里程5190公里。《陕西省县乡公路规划》(1990—2020),提出行政村通公路目标,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纲要》,实施农村公路“三通”工程。

  “十五”“十一五”期,省政府审议通过《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三纵四横五辐射”的“345”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总里程约5000公里。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重新调整了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两环三纵六辐射七横”的“2367”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总里程约8000公里。省政府颁布《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确定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明确省投资补助标准和政策,推动农村公路全面加快发展。省交通厅编制《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大力度实施县际公路、通县油路和通达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划定陕西普通国道25条,规划总里程9188公里,普通国道入网规模增长了2.4倍。

  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5278公里,通达全省98个县区。普通国道通车总里程8946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5668公里,占比63.4%,部分新入网国道正在实施新建和升等改造工程。普通省道入网里程402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687公里,占比42.0%。农村公路总里程156896公里,其中县乡道39751公里,通村及专用公路117145公里。目前,我省已制定了《陕西省省级公路网规划(2015-2030年)》,调整后规划省道88条,其中放射线及环线8条,纵向线25条,横向线20条,联络线35条,总里程约1.3万公里,全省省道入网规模将增长3.2倍以上。

  天堑通途公路建设实现跨越

  要致富,先修路!破解公路交通瓶颈制约,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便捷、联动畅通的公路网络,带动区域的大开放、大发展,是陕西公路交通发展的中心任务。

  “六五”末,我省国省道里程7849.91公里。“七五”期在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鼓励下,全省公路交通建设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公路交通系统与地方政府多方筹措,以发展二级公路为重点,采用专业队伍修建、专业队伍与群众投工投劳结合修建等方式,形成了长达20多年的干线公路改建热潮。至“十五”期,我省公路数量稳步增加,技术标准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省公路局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站,形成省、市两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落实“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目标策划和质量终身责任制等。“十一五”期,我省将干线公路改造作为公路建设的重点之一,结合实施安保工程、危桥险路整治工程,继续加强干线重点路段改建提高,并适当安排新建线路。5年新增二级以上干线公路约1500公里,60%的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十二五”期,为适应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公路建设市场,干线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建养一体化”实施方案,推行并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PPP等新的建设管理模式。陆续出台印发了《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行业监管检查办法》《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办法》《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设计监控管理办法》《陕西省普通干线公路质量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质量事前、过程及事后控制。5年新改建干线公路约4000公里,岚皋、镇巴等8个县通上二级公路,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强力推进沿黄公路建设,2017年8月沿黄观光路如期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善了沿黄地区的交通条件。

  截至2017年,我省国省道里程1.82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从40年前的6876公里上升至1296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从86公里上升至7000公里。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和技术进步,公路施工由传统施工向现代化施工加速演化。同时在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旧沥青路面、建筑垃圾等再生利用绿色技术及橡胶沥青、温拌沥青、拌合站油改气等节能技术,在隧道整治中大力推广LED、光伏等节能环保照明技术,实现公路建设技术绿色化。2013年,108国道改造示范公路达到了“畅、安、舒、美”的要求,打造成了国家级的改造示范工程。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公路桥梁、隧道数量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84年建成的虢镇渭河大桥开启了水平滑膜就地浇注施工技术,1979年建成的安康火石岩汉江斜拉桥结束了我省无斜拉桥的历史,跨径当时为全国同类桥梁之最;第一座50米T型梁紫阳汉江大桥、第一座连续钢构桥108国道澄城县西河大桥、第一座连续箱梁府保黄河公路大桥、第一座高墩大跨曲线连续钢构桥312国道长武亭口黑河大桥、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旬阳蜀河汉江大桥、第一座跨径最大轻钢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210国道白沔峡大桥、第一座劲性骨架拱桥207省道堰吉河大桥建成,开启了我省桥梁技术应用的先河。首次从井巷法到新奥法施工转变的老爷岭隧道,首次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式通风、高压水消防系统,确立“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隧道防、排水综合治理原则的108国道土地岭隧道,开启了隧道建设的新征程。这些极具特色的桥梁和隧道,不仅提高了干线公路建设水平,也为后期高速公路大规模的桥梁隧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一座座大桥隧道的建成,在陕西桥隧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服务为本精心养护树立标杆

  “三分建,七分养。”修路是打基础,养护是争面子,陕西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公路养护管理新路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省公路系统相继开展“美化路”“达标路”创建活动,简称GBM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GBM工程建设历经15年,促进了公路养护理念和养护方式转变,显著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改善了路况技术状况。

  2006年,陕西在全国率先创建“用心的公路产品、精心的公路养护、尽心的公路服务”为品牌形象的文明样板路、养护管理示范达标路活动。以全面推进养护工程招投标,增强养护市场竞争活力;以“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全年全天候路况良好”为目标,提升养管水平和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出“安全畅通是标准、养护管理是核心、尽心服务是宗旨、路地共建是亮点”的陕西特色示范路创建新标准。

  “十三五”以来,“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是省厅、省局对全省普通干线公路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我省公路以“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公路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和陕西公路日常养护巡查系统、路政治超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桥梁隧道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业务系统,以服务现代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按照“公路设施美、路域环境美、养护管理美、出行服务美、行风人物美”的“五美”要求,打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效果,使公众综合服务体验更便利、更愉悦。

  路畅其行,安全为本。以“平安公路”与“平安工地”创建为载体,建立了“目标明确,责任明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平安公路”创建中,突出安保工程建设。从2004年210国道宁陕平河梁段作为全国安保工程首批试验路段以来,陕西安保工程设施从只具备视线诱导功能的示警桩到具备主动、被动防护功能十几种门类百余种型号的安防设施体系。

  加快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建设,形成省、市两级机械化养护、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公路交通应急保障机制,提高行业快速反应与应急救援能力。面对2002年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公路损毁严重,直接损失达4.70亿元,在全国首倡“当年水毁当年修复”并奇迹般实现;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做到疫情阻断、交通不断;面对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发挥了生命线作用……陕西公路人用忠诚和拼搏,力保路网安全畅通,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以可视、可控、可测为目标,全面推进路网运行体系建设。建成全省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建成路网运行监测点及自动化交调站241处,在重要节点路段设立62处可变情报板,在一些山区路段试点实施6处公路气象服务站,基本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主要路段监控覆盖。建立公路通行信息发布平台,推进“12328”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建设,与“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并网运行,开通“12122”微博微信平台,向社会公众即时发布路况信息和公路气象信息,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

  全省依托普通干线公路道班建设了22个集停车、加水、如厕、休息、人车救助、零售、上网、路况查询等服务为一体的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建成32处卫生服务区;开放道班、收费站、超限站等176处;签约可提供如厕、加水、路况咨询服务加油站等社会资源95处。2018年8月建成的沿黄观光路在全线规划各类服务设施89处,其中观光服务区10处、公路驿站15处、停车观景区64处,力争成为我省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的新标杆。

  建章立制铁腕治超保护成果

  40年来,陕西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大致经历了全面起步、逐渐规范和科学发展、提质增效四个阶段。1982年省政府颁布《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全省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198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后,公路路政管理正式迈入法制化轨道。此后,一批公路法规相继出台,公路法制建设逐步完善,路政管理逐渐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成为指导公路行业发展的基本法,公路立法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陕西路政管理工作长远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前,陕西路政管理重点是整治利用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等严重影响公路通行环境的行为。进入新世纪,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桥梁路面的破坏十分严重,公路治超形势严峻。陕西省依据“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落实政府治超主体责任。制定了《路面与货运源头联动治超管理规定》《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超限车辆实行“一超四究”综合治理,极大提升了综合执法效能。

  全省实行大件运输分级许可,从抓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将1点办理变为28点服务,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省公路局路政大厅全年365天对外办公,执法满意度随机测评全优,2010年路政大厅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2018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十二五”以来,路政许可累计完成1.65万起,查处违法案件34.3万起,高速、普通干线、农村公路路政结案率分别达到96%、91%和86%以上,挽回的路产损失高达10亿多元。至2018年,普通干线公路超限率从最初的80%下降到目前的2%以内,高速公路超限率下降至0.5%以内,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下降44%,公路养护周期同比延长了2至3年,对保护公路建养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机遇从不会给因循守旧的人带来奇迹,勇气与担当孕育着转型升级的新气象和追赶超越的新局面。走进新时代,陕西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明确建设交通强省发展方向,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抓手,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陕西公路人正在用韧性和定力铸就富民强省的新征程,用勇气和担当托起经济发展的新脊梁,用创新和决心谱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