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乡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大胆试点,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走上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白水县杜康镇的和家卓村可谓是渭南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
和家卓村位于杜康镇东北方向,距白水县城7公里,现下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民488户2150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和家卓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党建+旅游+扶贫”的工作思路,以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为突破口,按照“强党建、美环境、优产业、富群众”的目标,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扶贫项目实现带动创业就业,提升改造产业转型升级,达到贫困群众产业增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家卓村集体经济资本由初始的100万元壮大到4950万元,预计今年完成脱贫31户116人,退出脱贫村。
强化领导班子基础,选好“领头雁”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围绕白水县委统一部署县委组织部包联杜康镇和家卓村,包联部门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勇亲自带队。在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之后,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党建+旅游+扶贫”的工作思路。
为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保障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和家卓村党总支制定了“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是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二是实现产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两个目标,三是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引领村级社会治理建设、引领新民风建设三项工作为抓手,四是发挥好四个组织作用,即四支队伍临时党支部工作合力、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团组织的助手作用。
在强化领导班子方面,和家卓村党总支注重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两委后备干部。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将7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同时新培养了3名年轻干部。选好“领头雁”充分激发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活力,破解了和家卓村以往班子软弱涣散的难题。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
和家卓村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部门联村、支部联建、党员结对”的模式,部机关32名帮扶干部与全村62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村党支部同白水县委组织部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同心共筑”,按照“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园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于去年7月18日,率先组建了全市第一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成立后,合作社帮助村上申请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建造10座温室蔬菜大棚,为村集体创收不菲,产业大棚吸纳贫困劳动力40余人,务工收入达48万元,合作社收益45万元,为62户贫困群众分红62000元,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目标。
以和家卓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深入挖掘白水“四圣文化”内涵,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共建全市首家田园综合体--和园,围绕现代果业、景观梅林特色产业和观光创意农业,建设期间已为34名贫困户提供岗位,累计增收45万余元。自今年“五一”和园试运营以来,群众就业新增1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业27人,带动30户群众在和园创业。
下一步,和家卓村将规划建设和园二期,预计会带动村里200余人通过创业就业增收。此外,还将集创农业生态餐厅、淀粉加工厂、冷藏果库等为一体,为白水高新苹果产业园做好配套。(记者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