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10-19 18:23:19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延安”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延安各个区县,了解延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赵俊喆):“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黄色。”作家乔良在《高原,我的中国色》中曾这样描写黄土高原。如今,驱车行驶在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的腹地上,目极处,是铺天盖地、绵延起伏的绿。

  变化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这40年里。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只是表面,更深层次上,是延安在改革开放后基于实际对发展理念和思路的不断革新,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转型和升级。经过40年的发展,“绿色”已经深深植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细胞,并作为日渐强大的新生动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绿色”革命让联合国专家惊叹不已

  改革开放前,延安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土壤侵蚀严重。在黄河东流入海席卷的大量泥沙中,延安“贡献”了六分之一。每到春季,大风刮过裸露的黄土坡,延安的天空就被黄沙遮蔽,连日不开。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延安后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延安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薛家湾村满山苍翠。

  随着一颗颗幼苗在延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原本裸露的黄土逐渐消失在树荫下。最新卫星遥感图显示,陕北地区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延安版图的颜色变得更绿更深。2017年,延安市森林覆盖率达46.35%,植被覆盖率达87.8%。退耕还林后,延安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原麝、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和黑鹳、白鹳等鸟类重现山林,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在延安被发现。2016年9月,延安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7年,当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再次来到延安,对延安生态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惊叹不已。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曾经的黄土地,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野八荒皆是黄色”的黄土高原已成记忆。

 全域旅游为经济发展装上“绿色”动力

  长期以来,延安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支撑带动,石油工业给延安带来经济辉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近几年,延安市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和发展,为经济发展装上了“绿色”动力。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摄影 张静攀)

  位于延安市宜川县的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驰名中外。但长久以来,由于旅游基础设施滞后,食宿无处可去。“游客到壶口瀑布通常都是拍完照就走,前后停留不超过2小时。”宜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艳阳说,以前壶口瀑布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老百姓无法从中获益。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黄河古渡口小镇(摄影 张静攀)

  2017年,宜川县在距离壶口瀑布以南7公里处,对原圪针滩古渡口恢复修葺建成古渡口小镇,总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米。游客在镇上可以尽享特色美食、入住精品民宿、体验当地民俗。闲暇之余,还可漫步黄河边,听一曲陕北民谣,赏黄河壮美风景。

  古渡口小镇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壶口瀑布的旅游品质,也让周边百姓从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中获益。目前,部分农民已经离开土地,在古渡口小镇创业打工,增加收入。壶口瀑布周边、沿黄公路沿线,由当地农民创办的家庭旅馆已经遍地开花。

  延安市安塞区也在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发展上积极作为,以当地文化为依托,大力建设文化村。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村民周志战表演的安塞腰鼓。(摄影 张静攀)

  冯家营,延安安塞的一个行政村,村里的男丁个个都是鼓手,很多人靠前往榆林、山西等地表演营生。安塞区打造文化村,首先看上的就是冯家营。

  现在的冯家营,已经是一个占地300多亩,集观赏、体验、生产、娱乐、居住、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体验区。冯家营腰鼓文化村于2018年5月投入运营,预计年均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村民平时下地劳动、不误生产,闲暇之余排练舞蹈、打理民宿,收入大幅增加。“村里的每个人每月都能拿到2500块钱,还不包括演出的报酬。演出一次也有一百多块钱。”村民周志战说。

  此外,魏塔剪纸、农民画艺术村和西营信天游大舞台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安塞区的全域旅游已经轮廓清晰。

  近几年,为了推进全域旅游,延安市改造提升原有景区与新景区的规划建设同时推进,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增强了吸引力。与此同时,一大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延安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据统计,2017年延安共接待旅游者50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68%;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2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对延安经济发展贡献进一步凸显。2017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延安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夯实“绿色”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在延安市的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占比一度高达52.6%。1991年以后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大幅萎缩至2017年的9.5%,但农业产值由1978年的2.1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14.09亿元,增长12.7倍(按可比价计算,扣除价格因素),农民生活也随之改善。

  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苹果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到今天,阿寺村准备将苹果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要把果园建成花园、农房变成客房。走在阿寺村的石板路上,一个具有浓郁陕北风情“古村落”映入眼帘。“未来,要将阿寺村打造成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收、冬季赏雪,四季都有美景的乡村旅游范本。”永乡镇党委书记李新锁说。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由“黄”变“绿”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洛川县苹果采摘季,农民喜上眉梢(供图 洛川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洛川县大力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制定了洛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成了2条4.0智能选果线,组建了洛川苹果中高端市场营销企业联盟,进一步完善了苹果配套加工业体系,着力打造“苹果第一村”、谷咀民俗度假村等产业。现在洛川苹果已经是延安乃至陕西的一张新“名片”,“洛川苹果”品牌估值也高达72.88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扭住苹果这个龙头产业不放松,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果业强市之一,果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以上。40年来,延安从单一粮食种植转变为农业生产多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苹果为主体,棚栽、草畜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40年来,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延安经济发展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第二产业在延安GDP的比重达到历史峰值的81.1%,随后一直处于高位。

  2015年后,全球经济危机和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能源工业,从而拖累延安经济,2016年延安市生产总值增速跌至2000年来最低点,仅增长1.3%。这让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延安经历了一场“寒冬”,也让延安更加清楚地明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可喜的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让延安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了抓手,并将其打造成新的增长极。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二产业占比下降至56.2%,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3%,2017年,延安经济增长7.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初现。

  此外,近几年,延安还在试水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目前宜川县已经建成一座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同时,宜川县还在规划实施村级发电项目以及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减少环境污染,也帮助当地贫困农民摆脱贫困。预计上述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上千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宜川县工信办主任王延辉说。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