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人工智能、光电技术、无人驾驶……当这些炫酷名词与有着千年建都史的西北重镇相碰撞,古老西安彰显出现代愿景,明晰了现实优势与未来方向。
短短一年多时间,围绕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市明确路线、出台政策,实现了从会议向平台、从概念向行动、从思路向措施的跨越。
以硬科技为引擎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什么是硬科技?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硬科技是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统称,具有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被复制或模仿等特点。
在米磊看来,未来30年,科技创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将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而硬科技概念诞生于西安绝非偶然,西安科研院所与高校资源富集,军工企业传统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兴起,为硬科技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目前,西安拥有高校63所,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60多位,聚集了全国航空、航天、兵器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制造力量。同时,西安又是“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贸区等叠加的黄金地带核心,是列入重点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全国科教、军工重镇,西安被寄予了扛起硬科技创新大旗的厚望,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等八大领域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发展。
如何让硬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使“知本”更好地对接“资本”,西安在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军民融合领域,以科技大市场等融合平台为依托,策划包装了267个总投资5022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同时,释放高校创新活力,支持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无人机基地、西电军民融合科创港、中科院西北科创中心等各类基地,打造大学科技园“升级版”。在产业孵化方面,2013年,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创立。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投资孵化200余家硬科技企业,引进海外高端创业团队60个,新增就业5000多人……
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等单位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报告》显示,西安的硬科技发展综合指数在24个观察城市中名列第六,居西部第一。
凸显自主创新硬实力 塑造城市形象新品牌
杭州的互联网、贵州的大数据……当下,很多地区、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创新发展的发力点,西安的机遇与优势在哪里?
2017年8月,《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的决定》正式通过,在决定中,“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部分专门强调“硬科技”:成立硬科技发展联盟,加大科技发展资金支持力度,率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突破,打造硬科技“八路军”,塑造西安硬科技品牌。
2017年10月,在十九大陕西代表团全团讨论时,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又特别指出,西安要加快调整创新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
2017年11月7日, 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位院士、600余名国内外科技企业代表在内的近千名与会者齐聚古城,将目光投向可以改变世界的硬科技创新领域。
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西安赋予了时尚、现代、科技的新标签,使“硬科技之都”成为西安一张靓丽的新名片。如今,以“硬科技发展西安,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决胜未来”为主题的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即将启幕。大会将同期举办2018全球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创新挑战赛、“一带一路”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20余场次活动。
本届大会将更加突出“一带一路”主题,通过构建硬科技全产业生态网络,服务和扶持硬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推动“一带一路”硬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内陆核心经济腹地的支撑,形成硬科技开放共赢新格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硬科技之于西安的重要意义早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放大。凭借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核心位置以及在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在西安发展硬科技,不但可以带动西安的产业升级,还能带动整个西部以及‘一带一路’的产业升级,让全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
优化投资研发软环境 营造产业生态“西引力”
成立于耶鲁大学的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独有的生长技术规模量产新型的半极性氮化镓。2017年 5 月,这家硬科技企业正式落户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利用现有生产线进行四寸半极性氮化镓材料的量产。公司行政总监曹泽亮说:“我们考察了国内外很多地方,西安提供的设备是很多地方都提供不了的,可以说‘硬实力’在全国是首家。”
在提出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后,西安迅速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措施,以政策红利强力“助攻”,让对接平台“牵线搭桥”,极大地激发了硬科技企业、人才的研发创业热情,外地硬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新技术在孵化器中落地转化。
在中科创星,依托中科院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一批硬科技企业成长迅速:“中科微精”研发的一款新型油门喷嘴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驭势科技”依靠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实现无人驾驶……
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全市累计已建成众创载体422个,总面积1389.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超过22.9万人,融资达31.7亿元。
“西安硬科技十条”砸出了驱动创新发展的真金白银:对新建的各级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其年营业收入实际,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对新成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重点支持。
同时,西安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硬科技智库专家,进一步挖掘硬科技资源,扎实开展硬科技研究,发挥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目前西安硬科技智库已完成初步建设,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推荐近百人、拟邀请委员会顾问(科学家)36人。
紧抓硬科技产业优势,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西安也正在加大布局力度。目前,全球有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IBM、三星、华为、中兴等硬科技企业纷纷在西安落户建厂。在西咸新区,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已于2016年12月揭牌成立。高新区已构建了全产业链条的创业创新孵化体系,通过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优良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环境。经开区与西安交大合作,成立了西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成为西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随着西工大“翱翔小镇”、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的开工,3D打印小镇的选址,一个新的硬科技时代正在西安开启。
“硬科技是以后西安发展的王牌,发展硬科技必将使西安科技水平迈入中高端,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我们将认真落实贯彻十九大精神,把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王永康说。(高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