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佳):10月19日,“2018丝路名人中国行”走进西北大学,感受魅力碑林文化。来自土耳其、埃及、巴勒斯坦及阿富汗的多位“丝路名人”与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畅谈丝路文化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
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华致辞(摄影 沈卫)
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华向到访的“丝路名人”表示欢迎,他介绍说:“作为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高校,西北大学围绕丝绸之路开展了多领域、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研究、科研人员培养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早在1938年,西北大学就凭借优势学科对丝绸之路开创者张骞的陵墓进行了科学发掘。近年来,西北大学又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点进行了考察,成功将国内有关研究向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各国延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此外,西北大学还率先成立“丝绸之路研究院”,打造与丝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的实体平台;牵头建设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创新中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成立了“玄奘研究院”,搭建起全球佛教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平台,成为中国主动参与世界文化对话、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的桥梁。
埃及《广播与电视》杂志总编辑哈立德·哈奈菲发言(摄影 马骞)
交流环节中,埃及《广播与电视》杂志总编辑哈立德·哈奈菲表示自己一直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他问道:“阿拉伯国家应该如何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从而不断获益?”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发言(摄影 马骞)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回答说:“除了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和八个领域积极对接之外,阿拉伯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合作。例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等都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融合。”
哈立德·哈奈菲还对西北大学的阿拉伯文化研究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卢山冰介绍,西北大学在阿拉伯文化研究方面实力雄厚,中国的阿拉伯文化研究专家有70%毕业于西北大学。卢山冰说道:“西北大学立足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区域考古研究,将研究扩展至阿拉伯国家,深入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心相通。”
土耳其《晨报》文化专栏总监格克桑·格克塔什希望了解西北大学对土耳其文化的研究情况。卢山冰表示,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说道:“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能够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广泛合作。未来,希望‘丝绸之路研究院’成员与土耳其相关专家进行更多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丝路名人”对西北大学的文化研究有了全面了解。西北大学于1902年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北大学始终立足西安乃至西北人文与自然资源的研究,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学校致力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碑林打造国际历史文化旅游新高地的有效载体。
本次交流活动旨在借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的契机,通过“丝路名人”与西北大学这一文化学府的沟通,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魅力碑林,文化陕西。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此次“丝路名人行”活动主办方代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西亚非中心副主任韩梅,碑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柳春林,碑林区委宣传部常委副部长刘玉,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明纲,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任惠莲等领导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