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陕西榆林:脱贫攻坚正当时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11-10 17:58:22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李妍 郭克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7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18.39亿元,是1978年的92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8元,高出陕西省人均收入1683元。然而,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榆林农业农村发展缓慢,群众以农为主,广种薄收,难以摆脱贫困。榆林市12个县市区就有8个国家贫困县。  

  去年以来,榆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定边县、横山区于今年9月份顺利摘帽,标志着榆林市脱贫攻坚工作提高到了新水平。”榆林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强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CHINA NEWS+三秦大地 榆林+原创+移动列表】陕西榆林:脱贫攻坚正当时

  榆林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强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摄影 郭克强)  

  成功的原因在何?榆林脱贫攻坚接下来的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对王志强进行了专访。  

  抓住根本 扶贫必须有硬支撑

  素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经过煤炭“黄金十年”快速发展,经济前后对比增长了20倍,仅直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833个。与陕南、关中地区相比,榆林能够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  

  “全市还有17万贫困人口、568个贫困村,量大面广的贫情,繁重艰巨的脱贫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拿出相匹配的财力支撑。”王志强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榆林专项扶贫资金保持每年20%的增长幅度,2018年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了7.2亿元,在陕西省投入最多。

  因地制宜 结合市情精准实策

  榆林以长城为界,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北部六县资源富集、经济发达。南部六县沟壑纵横,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经济基础较差,全部是贫困县,集中了榆林市86%的贫困人口。“榆林一个县就有陕南、关中五六个县大,要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很大。”王志强说道。  

  2017年11月23日,王志强到榆林市扶贫办上班第一天,就召集市扶贫办一班人商讨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不仅是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在南北差异如此之大的榆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因县制宜,真正做到精准施策。”  

  榆林提出实行“4233”分类指导办法。榆阳、神木、府谷、靖边4个非贫困县(市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定边、横山2个2017年摘帽县重点抓巩固提升;绥德、米脂、吴堡3个2018年摘帽县重点补短板、保脱贫;佳县、子洲、清涧3个明年摘帽县重点完成年度任务,打好摘帽基础。榆林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北六县突出发展养殖业和设施农业;南六县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力争到2020年人均山地苹果1亩以上,形成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产业。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榆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据悉,2018年9月份陕西省今年计划摘帽县集中到定边县培训,学习高质量脱贫经验。  

  决战脱贫攻坚 有信心打赢

  2018年,榆林市计划脱贫11.4万人,退出411个贫困村,绥德、米脂、吴堡3个县摘帽。2019年,计划脱贫4.1万人,退出157个贫困村,佳县、清涧、子洲3个县摘帽,实现榆林市整体脱贫。2020年,在完成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脱贫成果巩固工作,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王志强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当前,榆林扶贫的最突出难点是“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如何稳定增收的问题”。  

  针对这个难点,榆林市探索出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光伏产业收益倾斜扶持、产业搭载等办法,千方百计增加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收入。截至目前,榆林市85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了集体经济,并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89个,“光伏发电收益优先分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仅这一项,预计贫困户每人每年收益就可能达到1000元。”王志强说。

  “榆林的扶贫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王志强介绍,下一步,榆林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力量统筹。确保尽锐出战,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工作统筹。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综合发力,努力提升全市农民的整体获得感;坚持社会动员,强化企业扶贫统筹。实施“企村共建”专项行动,努力做到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陕西脱贫攻坚贡献更多的榆林经验。”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