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陕西:文化造船出海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枢纽

人民网2018-11-21 08:42:33

(头条)陕西:文化造船出海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枢纽

  有着“天下第一礼”“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美誉的西安城墙南门入城仪式。资料图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在刚刚结束的“文化陕西”(香港)旅游推介会上,主持人用一首传唱不衰的歌谣,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老陕心中臆造的古老汉字biang,也解锁了丰富多彩的陕西民俗文化宝库。

  诚如这个汉字所包含的意思:一飞冲天的干劲儿与不懈追求,九曲黄河的百折不挠与刚强不阿,以及“君子一言”的善于沟通和诚实守信......无一不彰显陕西文化底蕴里的自信自强、包容开放、大开大合与意气风发。

  而自“三个经济”开启蓝幕以来,由文化所牵引的“门户经济”、立体交通所构建的“枢纽经济”、新时代新机遇所赋能的“流动经济”,领衔着陕西追赶超越、对外开放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联合剧。

  这边,文化陕西正在“陕”耀粤港澳;那边,中欧旅游年也刚刚圆满结束自己的“陕”亮旅程。誉满天下的同时,借“文化”做船出海,陕西已渐成外向型经济新枢纽,“三个经济”终于集大成于一。

  借文为帆,造船出海 升级经济枢纽

(头条)陕西:文化造船出海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枢纽

  “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返回“西安港”。资料图

  如果站在中国地图前仔细观察,会发现陕西和8个省(区)有交接,是真正的“四通八达”;“陕西”的汉语拼音“Shaanxi”,最后一个字母是“I”,是International,代表陕西走向世界的开放形象。

  西罗马,东长安。自古以来,陕西便是世界的枢纽。这里也从不缺海纳百川的宽广心胸和乘风破浪的开拓魄力。而作为烫金名片的文化,也如同夙愿之雁,在茫茫大海传递“陕西基因”;随着“长安号”的汽笛长鸣,满载着“陕西制造”。

  今年春节,一支陕西的民俗文化交流队伍,在地中海的马耳他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欢乐春节”中国民俗文化表演系列活动。秦腔、皮影、农民画、泥塑等演出、展览,在当地掀起了魅力中国年的喜庆旋风。这只是陕西文化走出去的诸多事例中的一个。

  文化的帆扬起,产业的船出海。文化广厦的魅力背后,总是支撑着经济高能的坚实地基。这套“双向引擎”机动系统,将“陕西”送往中欧、中亚;国内国外,东西并进,全面开花。

  今年4月,陕鼓动力公司签订了向俄罗斯图拉氮肥厂提供年产27万吨硝酸四合一机组合同,实现了该设备的首次出口,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硝酸生产装备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我国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知名企业之一,在全球综合排名第六位。2018年1月至7月,该公司进出口总值为2.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产品销往欧美等市场;西安新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今年分别在缅甸、南非建立了两个海外仓,上半年出口各类货物7000万元。其缅甸仓依托省内产业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培育当地外销队伍,形成了省内26家生产企业供货、缅甸20家外销企业分销,包括机电、工业原材料、机加工材料及设备等30多类产品出口的贸易闭环。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为191.27亿元,同比增长44.94%,其中出口总值162.86亿元,同比增长59.31%,呈现出大幅增长势头。据了解,陕西已通过认定19个省级特色出口基地,巩固传统市场。下一步,还将着力抓好基地上下游产业的聚集,积极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和转型升级,稳定拓展原有出口市场。

  10月30日下午,随着满载汽车零部件、仪器设备、装饰材料、服饰鞋帽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出西安港,一路向西奔向8900公里以外的拉脱维亚里加,标志着“长安号”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超过了1000列,西安也成为继成都和重庆之后,国内第三个中欧班列年运行量突破千列的城市。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告诉坊叔,中欧班列长安号货运量达到了105万吨左右,货物的品类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服装、机电产品,扩展到了几乎全品类产品。不仅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也为中国与欧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桥梁,同时推动着企业产能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物流总监大卫潘信哲:“我们希望把西安作为一个进口的枢纽、中转港,不仅要有进口的汽车,还要有出口的汽车。我们希望把汽车零部件的进口从根特拉到西安,再向成都、张家口等地方分拨,让西安成为零部件的一个分拨中心。”

  11月7日,民航局与陕西省签署《关于推进陕西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而临空经济的打造也将是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重点。《协议》明确,双方将共同促进陕西临空经济及航空产业发展,支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陕西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将陕西省打造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民用航空产业群和军民融合典范。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认为,临空经济正成为中西部内陆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通过依托机场打造的产业集群,能够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促使信息、技术、资本、项目等要素加快流动,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快速发展,推动地方积极地参与到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去,从内陆城市转身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临空一跃,陕西产业干线升级;而“米”字初成,更是为陕西产业高速聚集埋下“高铁时代”的伏线。走出去,引进来。陆空交错,贯通四方;而文化的辐射源与经济发展的新干线纵横成经济新枢纽,“十字”乘积倍速拉动陕西产业升级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以载道,引凤来仪 更新时代门户

(头条)陕西:文化造船出海 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枢纽

  陕西自贸区。资料图

  剪一段古代史,黄帝创世时,神农俯首地;青铜铸鼎,张骞出塞......再剪一段近代史,向往着革命圣地延安,在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窑洞旁,探究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真谛。寻找初心,在梁家河的知青井边,汇集奋力前行的新时代能量......

  历史不必赘述,自有人慨叹:不到陕西不能叫到了中国,这里才是“门户”。

  今年6月毕业季,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一组穿越时空的“唐风”毕业照引起广泛关注。在小雁塔悠扬的晨钟声中,留学生们纷纷变身成为来到大唐长安的外国使节、丝路商人、舞姬,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来演绎对陕西西安的喜爱。

  曾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的王阳子(中文名)已经在西安翻译学院找到了工作,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一个双语培训园地,“我很喜欢陕西,这里生活很好,文化精彩。我的培训园地开起来很快了,我已经选择好地方,西安的朋友已经去跑证照了。”而据他所说,一同来的凯文,已经在西安未央区不仅有自己的事业,还有了自的家庭。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周凌云成为2018年第60万名“新西安人”。他说,西安虽然没有东南城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西安是一座现代化和历史文明完美融合的城市,近两年也发展迅速,这座城市可以埋下自己的理想。

  留在陕西,已经渐渐成为国内外人才的选择趋势。来陕西投资,去陕西发展,也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最优路径。借助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制度创新高地,陕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效率变革。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4.2%,较上年同期加快20.8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新高,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在建项目793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574个,亿元以上项目1828个,增加271个。

  “挂牌一年多来,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

  现实与理想的重合,滋养开满梦想的梧桐,凤凰来仪,万商云集;而诗与远方的拥抱,更是文化旅游产业更新活力,吸引海内友人。

  作为旅游大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全球朋友来陕旅游感受别样精彩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今年上半年,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28亿人次,同比增长24.14%;旅游总收入3076.43亿元,同比增长30.2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1%,国际旅游收入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7%。

  “陕西是个好地方,了解这里才了解中国。我每年都带娃来看,学习也体会。”深圳游客姜女士说,她已经连续3年坚持带儿子暑期游学于陕西的各大名胜古迹。

  骄人的成绩有赖于历史遗迹的偏宠,更得益于历史机遇赋予陕西文化的新动能。近年来陕西紧扣“文化牌”,下大力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旅游改革创新、“品质立游强旅”、旅游形象提升等五大系统工程建设都有着显著的关系。

  11月12日,新组建的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挂牌仪式。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副省长方光华等和群众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对此,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表示,文化需要旅游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经济思维,旅游需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增加经济附加值,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产业,进而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这样的整合有助于打破体制壁垒,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适应时代的体制、机制解绑和优化,“门户经济”在汇集新能量的同时,更反过来更新着新时代新陕西的新门户,构建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以文化人,追赶超越 释放流动活力

  渭水泱泱,黄河汤汤,奔涌着追赶超越的时代大潮。自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流量经济新论——基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视野》一书里这样定位:没有流动就没有经济。

  近一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流动经济”,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不断释放着市场新活力。

  户籍政策解绑,促进人才与劳动力配置流通顺畅。海航现代物流总部和京东全球物流总部落户陕西,普洛斯、顺丰等知名物流企业也纷至沓来,一条以西安为中心,布点陕西、辐射西部乃至“一带一路”的现代物流新经济走廊正在形成。每天凌晨,在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货站,顺丰、圆通等快递企业迎来一天最繁忙的时段,来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国内外航空快件在这里分拣分拨,送达陕西及西部地区客户手中……

  5月28日,随着KE808航班起飞,三星和美光公司的芯片、硅片等货物顺利出港,从西安运往韩国首尔。今年上半年,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累计保障国际货物1.98万吨,同比增长65%。

  “西安是西北快件的集散中心,大多数企业都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分拨中心,通过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辐射西北地区。”西安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刘小勇说,仅西安的快递业务量就占到了全省的七成左右,占到了西北五省区的一半左右。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涉及多方面,因此物流产业可以起到“1+1>2”的功效。顺势打造“流动经济”,陕西还将着眼于“大物流”,立足能源大省优势,发展大宗工业品物流。

  物物流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释放市场活力;数数流通,决胜云端,解锁得更是智慧动能。在陕西,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西部云高地”。

  11月5日,在西安市莲湖区的政务服务大厅里,想要注册一家茶社的小王很快就办理好了自己的事项。尽管来办事的市民很多,大厅却非常安静——这里已经实现了无声智能手机叫号。而在另外一间工作间,云计算正在实时监测各窗口的办公情况,配置满足市民需求的人力。小王还在办事大厅看到了猪八戒的窗口,“办完政务,还可以延伸商务服务。我定制下茶社所在街区的消费力测算,以便以后好订价格。”

  不久前,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陕数通”亮相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是陕西省政府主导成立的一家龙头企业,该公司研发的陕西省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陕数通”亮相,顾名思义,就是让部门的数据打通。通过“陕数通”,陕西咸阳将公安、民政、社保、医院、银行等市县镇三级1300多个单位部门涉及的85类数据上链。通过陕数通,使咸阳29万贫困人口的19类部门数据和492万人口的39类健康数据从垂直专网走到平台共享,破解部门不敢、不能、不愿共享数据的难题。

  数据流动起来,行政效能跑起来,生产要素得以加速流动,带起来的是升级换代的经济高速跑道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宽阔通途。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将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落户陕西。运用苹果大数据,围绕苹果全产业链,陕西将建设苹果数字试验站、智慧果园,对果库、专卖店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下一步,陕西省将运用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催生新业态、新经济,如会展、科技研发、供应链金融、农业旅游、数据体验、苹果动漫等。

  流动起来的是经济要素,跑动起来的是三秦儿女。而今,追赶超越正当其时。陕西正在汲取着厚重文化的养分,从赳赳老秦的自强不息、圣地延安的革命精神以及奔腾的渭水黄河里不断汇集着开拓进取的新生力。

  从西部大开发至今,有人将陕西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输血”,东学渐进,补充体能;第二阶段是“造血”,产业发展,经济蓄能;而进入新时代,陕西要面对的第三阶段是“输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让陕西智慧、陕西方案,惊艳全国甚至全球。这是新时代给予的机遇,也是新时代赋予的任务。相信以“三个经济”为特征的“陕西骨骼”,必将实现“追赶超越”添上“清奇”一笔,完成自己的“撑杆儿一跳”。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