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党支部书记史安民接待了好几批慕名来访的客人。63岁的史安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从几座简易的蔬菜大棚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何村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180座,带动周边村庄1000多人就业。以何村为中心,当地形成了辐射周边地区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随着生态观光农业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何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促进城乡一体、产业融合,何村的嬗变折射出传统工业强区高陵经济转型的积极尝试。
深挖发展潜能 寻找乡村振兴“金钥匙”
今年国庆节假期首日,作为西安市“秋染中国·赏西安”秋季游重要活动之一的高陵区第二届文化旅游推广季暨通远采摘节活动在高陵场畔盛大启幕。活动吸引了数十万游客来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享农家乐。 高陵区北靠黄土高原,南依古城西安,西接汉阳陵,东临秦兵马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泾渭分明”自然景观和杨官寨遗址、汉阳陵邑、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遗址等古迹遍布境内,新建的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水景公园、奇石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景点各具特色,瓜果飘香的万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让人流连忘返。
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二,首届大西安农民节在何村开幕。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现代化的乡村图景,让游客赞叹不已。近年来,何村不断升级完善基础农业设施,推进高标准新型蔬菜大棚建设,大力发展蔬菜采摘、农业种植体验、私人菜园出租代管、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等项目,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高陵区农业农村发展先后经历了以蔬菜产业打造经济支点,以休闲农业打造产业热点,以生态新村打造发展亮点这3个阶段。
壮大经营主体 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1月26日至29日,高陵区委书记杨仁华牵头成立了乡村振兴调研小组,在全区进行深度调研,摸排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短板。
“总的来说,高陵区农业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杨仁华说,走访的10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均呈现出迭代更新、素质提升的趋势。但是在调研中,杨仁华一行也发现,当地的农业市场化、科技化水平不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足,农业优势未充分发挥;全区538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流通的不到10家;全区仅有4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0家家庭农场,分别占西安市总数的6%和22%。
为补齐短板,高陵区提出将在5年内培育1万家新型农业从业主体,将农村土地流转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75%以上,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持续攀升、适度规模经营的亩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经过调研,高陵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目标也逐渐明朗起来:壮大经营队伍,打开乡村振兴空间,做强传统农业优势,促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率先打造西安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高陵经济转型、农民增收;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三个一万”目标,即新型农业从业主体达1万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增1万元,3年内民宿床位达到1万张;用5年时间让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 布局民宿经济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以来,高陵区接待游客1698.6万人次,总收入达35.28亿元。12月13日,陕西省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全面建成。
高陵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向南融入西安中心城区,向西并联西咸新区,向北呼应富阎板块,向东串联临渭区域。
“高陵区距离西安中心城区25公里,与周边区县的距离都在10—25公里之间,处于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3条穿境高速公路在高陵区有6个出口,从高速公路出口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全部86个行政村。”高陵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军说,“便捷的交通让高陵发展民宿经济拥有足够的客源保障。”
人文景区景点资源、泾渭河及台塬地貌自然资源、农业优势资源、地域文化风俗资源、大西安和周边省市大量的游客资源,都为高陵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布局民宿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计划拿出1亿元奖补资金,尽快研究出台落实民宿发展奖励补助标准等政策文件。”杨仁华告诉记者,“高陵区将鼓励资本下乡,发动农村居民参与,多管齐下发展民宿经济,全力推动耿镇街道周家村,通远街道何村、仁村及泾渭街道梁村和张卜街道贾蔡村、张家村、南郭村的民宿示范村创建工作。”(记者 康传义 见习记者 刘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