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陕西传媒网2019-01-28 16:38:25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撒网捞鱼备年货。 本报记者 武丹摄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黄河岸边鱼丰收。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黄河岸边的丰收景象喜煞人。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木耳大棚为贫困户就近提供就业岗位。 本报记者 武丹摄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工人们正在给琼锅糖装袋。 本报记者 武丹摄

渭南:炊烟袅袅中的浓浓年味

  乡村里文化庆春节活动陆续开始排练。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通讯员 崔正博摄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你瞧,城市“点”亮了火树银花,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年轻人穿梭在繁华街区的3D灯光秀里与全世界分享喜悦……

  你看,乡村集市上热闹非凡,灶台上的佳肴十里飘香,孩童们跑家串户地到处炫耀过年的新衣服、新花灯……

  放眼秦东大地,渭南像极了一个待嫁的女子,浓妆淡抹,翘首以盼。浓,浓的是欢度新春的浓浓氛围;盼,盼的是过去一年努力奋斗得来的满满收获。

  吉祥年货

  合阳黑池黄河鱼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无鱼不成宴”。鱼因与“余”同音,自古被视作吉祥之物,寓意“连年有余”“富贵有余”。逢年过节,为了讨个好兆头,人们都是要吃鱼的。鱼,成为人们的必备年货之一。

  1月14日清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龙祥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吴永宾推开鲈鱼温室大棚的小门,在雾气中撒下一张小网,随机挑出来几条鱼,挨个儿用手掂量着:“嗯,这条8两,这条1斤2两,这条也有1斤左右……好,都能卖了!”

  吴永宾的养鱼场原本一直以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元,近两年市场价格走低。2018年,他建起了一座温室大棚,试着养起水产市场的“新宠”——鲈鱼,历经挫折,最终养殖成功。

  “今年鲈鱼每公斤能卖30元左右,价格真不错。”吴永宾心里高兴,他交代工人,“把各样鱼都打捞些,大家带回家过年吧!”

  “永宾每年过年都给我们送鱼。其实不光送鱼,他还给我们这些贫困户送来了小康。”常年在养鱼场打工,由于经常被吴永宾照顾,东洼社区一组的贫困群众屈万强心里很温暖。

  吴永宾来自河南,今年42岁,已经在合阳黄河岸边养鱼23年了。他现在承包了3000亩鱼塘,年产鱼近100万公斤。致富后的吴永宾始终不忘扶持周边的贫困群众,养鱼场总是优先雇用贫困户。2017年,为了让贫困户的收入更稳定,在合阳县水产局的指导下,他和黑池镇东洼社区、北黑池村、全兴寨村的25户贫困户签订了长期劳动用工合同。

  “工资日结,从不欠账,每年还涨工资。”务工队队长雷孝德说,“去年,捞鱼组一人一天130元工资,卸料组的工人最多一天挣到200元。有的贫困户一年仅靠拉网就能挣2万多元。”

  从腊月二十开始,合阳黄河滩的鱼就正式进入售卖期了。为了让鱼肉保持鲜嫩、紧致,整个冬季,吴永宾都在合理控制鱼的投喂量。“来我这里买鱼的客商基本都是回头客,主要市场在甘肃、宁夏,今年还有新疆、内蒙古的客商,收购价每公斤要比西安高0.2元。”

  “今年鱼料涨价了,如果能卖出40万公斤鱼,我和贫困户就都丰收了。”听见吴永宾的话,身后正在捞鱼的工人们都笑了。

  在黄河岸边的渔业养殖基地,有不少像吴永宾这样的个人和企业,他们是周边贫困户的“大帮手”。合阳县水产局工委主任雷红旗告诉记者,全县渔业基地各养殖户和单位已经与贫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120余份。在合阳县,仅此一项,就能给黄河边上的贫困村村民增收超过8000万元。

  绿色年货

  蒲城洛滨黑木耳

  在距离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政府1000米处,有一座占地30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因为由8个村合资共建,管理上不分“你我”,效益上平均分红,当地群众把这个产业园叫作“一家子大棚园”。

  “今年,咱这黑木耳可是周边最紧俏的货,1斤50元不愁卖,眼看着‘兄弟村’就要富起来了……”1月15日上午,吊袋木耳大棚里,食用菌产业园联合党委书记吴晓璇看着一层层出耳的菌棒,喜不自禁。

  她介绍,2017年春,洛滨镇整合了8个行政村(其中有5个村是贫困村)的30万元“拨改投”资金,一次发展了32座香菇大棚。当年9月,项目一期32座香菇大棚出菇,实现了销售收入147万元,带动贫困户102户,每户分红1000元。同时,8个“兄弟村”的集体经济,平均每村首期积累分红2万元。

  香菇一年产一季,黑木耳一年产两季。为了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更快、更好地脱贫,2018年,食用菌产业园再次扩建16座木耳出耳大棚。

  目前,食用菌产业园的香菇已全部出棚,售卖一空,木耳菌袋也进入最后一次出耳阶段。“平均卖一个菌袋,就能给贫困户增加1元至2元的收入。园区还能带动150余人就近就业。”木耳大棚技术总监陈继东介绍。

  今年,洛滨镇食用菌产业园已经启动了6间木耳养菌室、3座木耳晾晒棚的建设工作,还安装了装袋机、握口机等配套设备。今后,洛滨黑木耳将实现育种、生产、粗加工、包装、销售等一体化操作。食用菌产业园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50万元,收入的30%将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其余70%将全部分给贫困户。

  2018年,为充分激发8个“兄弟村”的内生动力,洛滨镇食用菌产业园在“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以镇人大主席为书记、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委员的联合党委。一年来,8个村以“联合党委+产业基地+项目”的扶贫新模式,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使得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我们村已经开了两次分红大会,共给群众分红16800多元钱。”寺庄村委会主任任胜利告诉记者,“目前,全村88户贫困户已有80户实现脱贫,村里也摘掉了‘贫困帽’。”

  如今,以食用菌产业园为“基站”,苏陕协作项目又在这8个村每村建起了2座“卫星”食用菌大棚。在同样实现整村脱贫的蔡邓村里,接受过食用菌产业园集中培训的12户贫困户,正在把管理技术教给更多的村民。

  特色年货

  富平大岗琼锅糖

  琼锅糖的味道,是孩子们心里最正宗的“年味”。

  过年走亲戚,大人们准备的礼品中总会有一包用麻纸包着的琼锅糖。这包糖过了大年初五,才允许吃一口,那香酥、松脆的口感让孩子们心满意足。

  “用流曲特有的优质井水,一次淘上60公斤特供的黄小米,掺10公斤捣碎的大麦芽拌匀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的‘灶糖’,把糖晾凉后,两位匠人站在锅两边,你拉我扯上百个来回,糖由黄变白像琼玉,然后和炒熟的脱皮芝麻混压成饼,切成条……”1月16日,在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大岗村,听着村支书李京安绘声绘色的描述,记者仿佛已经嗅到香味醇郁的琼锅糖。

  “我们请的是当地泰斗级的老匠人,品牌的名字叫‘寻匠记’,原始的传统工艺保证原汁原味。”说话间,李京安突然加重了语气:“以后,琼锅糖的牌子再不能倒了!”

  原来,在20世纪50年代,琼锅糖就是大岗村的主导产业,后来的“流曲琼锅”也是从这里扬名的。但当时的琼锅糖生产加工多是小作坊,难以统一管理,有的小作坊偷工减料,导致质量良莠不齐,最终被市场淘汰。红极一时的地方特产名气不再,大岗村也变得萧条。2015年,没了支柱产业的大岗村被划入贫困村之列。

  2017年,富平县出台政策为每个贫困村投资50万元发展产业,乘着政策的春风,大岗村振兴传统琼锅糖产业的计划有了希望。不到10天,村委会组织召开了8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李京安又举例、又算账,把计划“掰开了、揉碎了”讲给群众听。5月初,大岗村整合各项扶贫资金、扶贫贷款和29户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以及李京安在外创业的儿子投资的10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30余亩的高标准琼锅糖厂。

  村会计李根正告诉记者,两个冬季,大岗村一共卖出1.8万余公斤琼锅糖,平均每公斤卖30元,两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通过入股分红、劳动就业等方式,琼锅糖厂已带领全村56户贫困户、178名贫困村民实现了脱贫,大岗村也成功脱贫摘帽了。

  “寻匠记”琼锅糖声名远扬,电商纷纷找上门来。2018年,琼锅糖厂与5家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授权协议书,乘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

  “我们的琼锅糖品质一流,尽管比市场价格高40%,但回头客特别多。”采访当天,记者刚好碰上微商冬冬打来电话追加了360个礼盒订单。他说:“我的客户群集中在北京,大岗村的琼锅糖在北京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了!”

  2018年,渭南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高质量脱贫的核心,有效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长线产业”全覆盖。去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在渭南巡视时,对合阳县“八个全覆盖”、蒲城县“联合党委+”和“拨改投”模式、富平县“小产业发展和贫困家庭居住环境改善两个全覆盖”等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据统计,一年来,渭南市通过产业扶贫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支持575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累计带动9.29万户31.84万贫困人口、28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记者 武丹)

  采访手记

  脱贫路上的年味更耐嚼

  武丹

  本次采访中,我走访的合阳、蒲城、富平3个县,都是渭南今年即将摘帽的贫困县。无论是丰收的产业,还是收获的笑脸,跃然眼前的都是被幸福映红的新生活。春节愈近,这里的喜庆愈浓烈。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那些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平凡人物。

  第一次来合阳养鱼时,吴永宾只有19岁。因为少不更事、经验匮乏,他失败了。几年后,带着资金和技术,他又一次回到合阳重新创业。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不仅创业失败,还欠下80万元的外债。但是,面对打击,吴永宾从不逃避。为提高养殖技术,他一有时间就外出考察、学习;为防止“泛塘”,他坚持天天上山观察黄河水情……2015年起,经营开始好转,养鱼场一年比一年红火了起来。现在,他不仅自己走上了富裕路,还成为周边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蒲城县洛滨镇辖区内共有12个行政村,5个都是贫困村,脱贫刻不容缓。然而,2017年,各村在得到“拨改投”资金时却犯了难。因为他们知道,仅30万元几乎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村的产业。面对政府的支持,面对贫穷的现状,他们没有轻易放弃。他们觉得,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发展。于是,用了一周时间,镇政府集中了8个“兄弟村”,以“联合党委+”的创新方式建起了一座属于“大家”的产业园。现在,洛滨镇5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

  “流曲琼锅”声名远扬。然而,鲜有人知“流曲琼锅”的名号是由大岗村而来。为了振兴传统琼锅糖产业,当时还位列贫困村的大岗村上下一心,大家决定,将村上仅有的50万元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贷款等全数入股,63岁的村支书拖着病体东奔西忙,老匠人重新“出山”,年轻人出谋划策……现在,“寻匠记”琼锅糖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畅销市场。两年间,琼锅糖厂的纯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

  逆风翻盘,向阳而生,逆境中的奋斗最可贵。

  过去一年,人们在逆境中奋斗,在奋斗中收获最珍贵的成长。新的一年,人们的斗志将更加昂扬,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