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外媒看陕西·陕旅集团】艺术无国界 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引中外记者感动落泪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6-28 18:00:58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1_副本1

  采访团与《延安保育院》剧组合影 供图 《延安保育院》剧组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赵浚喆 通讯员 卢剑利): 6月26日,参加“壮丽70年·见证新陕西”聚焦陕旅采访活动的中外记者一行来到革命圣地陕西延安,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一帧帧怀旧的光影,一幕幕走心的舞美编排,搭配时而温情、时而恢弘的背景音乐,将前来观演的中外记者很快带入到这段历史的记忆中。“这部剧催泪点太多了,我根本忍不住,‘泪崩了’不下三次。” 演出结束后越南通讯社记者赵永河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据了解,由陕西旅游集团(以下简称“陕旅集团”)倾力打造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依托大量珍贵史料,大胆启用现代舞这一表达灵魂的自然语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延安保育院里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2_副本1

  《延安保育院》演出现场 供图 延安唐乐宫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保育院是战士们的孩子以及烈士遗孤们的家,保育院的生活艰苦而又快乐,那些因战争失去父母而被收留的孩子们在这里幸福的成长。后来因为战争局势,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保育院进行了一次大转移,东渡黄河。在黄河边上,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为孩子们护航,用身躯抵挡住肆虐的炮火,用大爱坚守住了生命的“小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0628173635_副本2

《延安保育院》院长扮演者刘珍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摄影 阎梦圆

  保育院院长是该剧的灵魂人物。“2016年,我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剧组,开始学习扮演院长这个角色。为了演好‘院长’这个角色,我必须要熟知发生在保育院里的这些故事,还得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三年中,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延安保育院》院长扮演者刘珍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说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3_副本1

《延安保育院》演出现场 供图 延安唐乐宫

  “我还没有孩子,为了培养自己的亲和力,我平时会有意识地多去和孩子接触交流,把这种亲和力融入到演艺中。一上台,就瞬间把自己拉回到了那个年代,我演了500多场,但是我每演一场,都还是会饱含热泪谢幕。”刘珍激动地说道。3月至12月为该剧每年的演出期,导演李悍忠会在此期间对该剧进行指导升级改版。创作初期,创作团队分赴北京、重庆、陕西、南京等地,采访了200余名在保育院工作学习过的保育员和保育生,整理500多个小时的录音录像资料和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从中挖掘出最能反映那段历史、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进行编创,浓缩在70分钟的舞台演出中。

  “我们舞台上绝大多数情节都是在还原真实历史故事,包括为了能够顺利地带走一名烈士遗孤,院长强忍悲痛将自己的女儿红霞留下托付给放羊老人,包括给团长牺牲前给自己素未谋面的孩子打电话等。太多感人的故事因为演艺剧目转场时间设置(每次剧目转场只有几分钟),并不能尽然表达。”刘珍介绍道。最后,刘珍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延安保育院,了解中国红色革命历史。

  2013年6月,《延安保育院》正式落地延安常态化演出,截至目前,已累计演出2700余场,接待全国游客170余万人次。凭借丰厚的历史底蕴、深刻的精神内涵、精湛的舞台艺术以及优质的品牌形象,《延安保育院》先后获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省教育厅等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教学课。

阅读
 
编辑:吴宇婷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