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杨凌:农科新城里的农业大智慧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7-29 17:48:01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近年来,杨凌加快区校融合步伐,依托省部共建的体制和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教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现代农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成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杨凌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推广,一个个示范园区丰富着“农业硅谷”内涵,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完美诠释了杨凌的使命和担当。

  开启“种业硅谷”新时代

  2019年5月28日,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项目落户杨凌示范区。该中心的建设,将整合先正达的全球资源以及杨凌示范区的资源,促进高效种质创新,同时通过该中心开展行业合作和服务,进行人员引进和培养,使中国种子行业整体得到提升和进步。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杨凌这座因农而兴的城市,在中国农作物育种历程中就曾写下过辉煌篇章。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杨凌。

  除此之外,杨凌示范区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个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源源不断输入杨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杨凌品种”已经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的受宠品牌。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依托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努力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自2018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在发展种业方面喜讯频传、成果显著,发展西部种业中心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杨凌:农科新城里的农业大智慧

  杨凌示范区培育的玉米新品种 供图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农业更智慧,产业更高效

  2019年5月,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示范园将集成日本的植物工厂、荷兰的智慧温室以及北美的连栋膜温室和中东的连栋阳光板温室,同时也有符合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7种日光温室和大跨度拱棚等最新设施农业新技术;通过“杨凌农科”技术的示范推广、交流合作,真正助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

  位于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内的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首批主打安全新鲜带根“活体”鲜蔬,迅速占领了中高端鲜蔬市场,实现了鲜蔬从农场到餐桌的鲜活零距离。农场技术总监李海洋介绍,他们的农场两座大棚一年可产出168000斤蔬菜,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人民币以上。

  “过流式植物工厂育苗”“深流水培法定植”等杨凌奥尔共享云农场有限公司特有的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独创的全能营养液“高能化”技术,实现了水培蔬菜的周年持续性生产,彻底摆脱了土地的约束;使用高能营养液种植的蔬菜比普通营养液种植的蔬菜,具有口感脆嫩、口味更香甜浓郁,比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蔬菜口感更加鲜嫩、营养更加丰富等诸多特点。

  在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农具”。只需一部手机,一套物联网设备可以坐在家里实现浇水、施肥、控温、调湿、补光等一系列操作。“以前一个棚的管理,至少需要一两个人,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管理十几个棚。”合作社农技师栗凡介绍。

  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说:“像这样的智能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大棚,在杨凌相当普遍,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带来了高产,比如这种立体种植的草莓,一个采摘季一亩可产草莓10000斤。”

杨凌:农科新城里的农业大智慧

杨凌共享云农场生产的豌豆芽苗 供图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借助农业数谷,建设杨凌智慧农业新城

  2019年5月,杨凌示范区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中国农业数谷项目,双方将通过战略合作,结合各自优势共同面向中国农业打造“中国农业数谷”。该项目将建设中国农业数谷大数据中心、中国农业数谷联合创新中心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降低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驱动农业数字经济快速在杨凌成型,实现杨凌由智慧农业“黑土地”到智慧农业“北大仓”的革命性转变。

  “杨凌与华为共建‘中国农业数谷’,为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搭建了基础设施,杨凌通过与华为共建大数据平台,通过5G技术,让农业生产‘智能化’‘智慧化’,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慧农业的智能化生产,精准化测产,必将指引农业现代化方向,也为建设杨凌智慧农业新城提供基础性条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霍学喜在接受采访时说。(文 梁小波  胡小卫 编辑 陈岚)

阅读
 
编辑:吴宇婷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