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麦草情缘 匠心永驻
2020-07-22 14:51:4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从麦田里的普通麦秆,到成为国礼的民间手工艺术品麦秆画,从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到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这华丽的变身,手艺人贺兴文用了40年的时间。

神奇的麦秆画作品栩栩如生

正在进行烫画制作的手艺人

  近日,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的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大厅里,一副正在制作的“农耕图”麦秆画格外醒目。谈及作画选材,贺兴文笑着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耕时代的很多场景都已经消失。我将这些画面以麦秆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想唤醒人们脑海中的熟悉的农耕记忆,展示麦秆画这种在农耕劳动中诞生的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非遗艺术品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近年来,贺兴文带领手艺人们大胆向国画、版画、剪纸、立体浮雕等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借鉴学习,总结设计了熏、蒸、漂、染、打磨、刮、拼、剪、切、熨烫、绘、刻、粘、贴、镶嵌等30多道麦秆画工序,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麦秆画增添了创新的动力,形成了线条流畅、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的艺术风格,增强了麦秆画的适应性和普及程度,使这种传承千年的技艺得到了创新发展。

贺兴文(右)指导员工对造型图纸进行张贴

贺兴文(中)向员工指导麦秆画作品制作细节

烫染出的麦秆片

由麦秆制作的花朵

  传统非遗在延续传承的同时,如何化为脱贫新动力?2008年,贺兴文成立了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扶贫基地+加工厂+成员户+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民、妇女、贫困户和残疾人加盟加工制作。该合作社根据各类人员实际情况,通过手工技艺培训制作,安排相适应的劳动项目,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技能,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让更多的人腰包鼓起来。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贫困户135人入社工作。(文/图 崔正博 编辑 冯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