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护城河景区10月1日起开放
2020-10-01 19:07:09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王菲责编:胡晓萌

  经过1年多的改造,近日,西安护城河 “西门-北门-东门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画上了句号,这标志着,从2003年至2020年,经过分阶段建设,总长度为14.6公里的护城河及环城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已全线完工。

  从10月1日起, 全线贯通后达到水域面积36.2万平米,绿地面积104.56万平方米,集河、林、路等一体的西安护城河景区将全面免费开放。这也意味着,每年春夏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0-23:00 ,秋冬季(11月1日至3月31日)6:00-21:00,环城公园对外开放;春夏季7:00-21:00,秋冬季8:00-19:00,护城河亲水平台开放的时间里,来一场城墙下的亲水游从愿景走进现实。

  打通最后8.4公里 “一水护城”走进现实

  始凿于唐末的西安护城河,为了安防而建,围绕长安皇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军事、建筑、水利、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智慧,史料记载,千余年来,多次疏浚、拓深拓宽、开通水源等工程一直不断。但近现代以来,护城河由高墙深壕的防御工事转变为雨污水收集、防汛调蓄的“功能渠”,承担着城区34余平方公里“排污重任”,年复一年,冬天一河淤泥,夏天臭味扑鼻成为其真实写兆。

  伴随着文保意识的增强,作为西安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护城河经历了多次建设与维护,形制逐渐清晰,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近百余条污水渠亟待处理。从上世纪80年代起的20年间,分别于1983年、1998年、2004年开始的三次大规模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染,提升了水质,但因为没有彻底切断污水源,最终陷入了“清了堵,堵了清”的困境。

  经过严密论证,护城河提升改造工程开始了“标本兼治”的“大手术”——在河道两侧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时,改建截污箱涵进行防护,最大程度实现雨污水和景观水的分离,科学、系统地为解决护城河及环城林带试卷破题。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2005-2006年的东门-建国门试验段工程、2013-2014年的建国门-朱雀门综合提升改造示范段工程、2016-2017年的朱雀门-西门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最终完成河道治理6.2km,环城公园景观也升级为2.0版,一河碧水、护城林带既为城墙 “穿上了绿裙”,也在城市中心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处亲水平台。

  虽然只有一小半,但这段护城河的“旧貌换新颜”,引来市民游客点赞。家住西安市小南门市民李明说:“我从小在城墙根儿下长大,以前全是淤泥,还有些死水,一到夏天臭得不由得捂鼻子。现在的护城河景区,水里有鸟有鱼,岸上有树有花,走上一程,神清气爽。”

  有了前几段施工的经验积累,打通护城河西门-北门-东门段剩余8.4公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2019年初起,既要打造西安“全域治水”新标本,又要给市民游客送出全新的文旅体验,西门-东门段改造提升工程突破种种困境,经过上万名建设者一年多的努力,如期完工,并从2020年8月1日起蓄水,每天约6万立方米水注入护城河,两岸及环城林带绿化景观也如期“上线”,恭迎游客。

  鱼翔浅底,一水护城。如今,全线贯通的护城河在为西安贡献了一个长达14.6公里“加长版”亲水平台的同时,也实现了“水清、岸绿、堤固、洪畅”的目标。

  “新意”满满,挑战各种不可能

  《西安城墙保护总体规划》提出,要将护城河景区打造成高品质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标志性景观,历时一年多完工的护城河最后一段综合提升工程,也用颜值和实力为城市核心区增添了一处新地标。

  作为美丽西安的新名片,随着护城河的打通,护城河景区也将展现一幅独特的“长安上河图”:9月29日,在施工现场,“原生态”的椿树和亭子“静立迎宾”;作为整个护城河“退水口”的西北角,生态浮床上的紫鸢香蒲等水生植物,丛丛相连;工人们正在栽种腊梅和栾树,一路走过,随步换景;多处平台,可以与水“零距离”;卫生间、垃圾筒、立体标识牌整洁干净……

  呈现在眼前水碧岸绿的背后,是护城河改造工程破解的一道道高难度必答题。在护城河改造工程总工程师农晓英看来,科学防汛、文物保护、水质监控、高新科技、民生保障等几个方面,护城河景区又下了一步“先手棋”。

  “在城市发展新阶段,护城河的防汛功能排在第一位,这不仅涉及到城墙保护,更是事关城市安全的大事,”农晓英说:“采用退水、预留库容、腾空库容存储的综合方式科学管理入河雨水,防汛库容从之前的80万立方米提升到144万立方米,满足防汛需求,也为城市汛期装好了‘安全阀’。”

  文物保护方面做到“分毫不差”:共堪探29处遗迹,包括古护城河1处、夯墙1处、古河道4处、夯土遗迹21处、古井2眼,设置渗流观测井监控严防渗漏影响城墙安全,植浅根系植被或用卵石等非植被材料勾勒或填充等措施,为整个文物织好“防护网”。

  护城河作为全域治水的试验田,为了让河水长清,奏响了“控源-流动-净化-恢复”四部曲:对截雨(污)箱涵进行扩容改造,蓄洪滞洪至144.7万立方米,同时,采取水源水质净化、水体循环、人工湿地等措施,不但让水质 “三级跳”,从原来的五类变为地表水准三类标准,视觉上也将更加清澈。

  一直以来,护城河景区的智能化都在提速,本次提升改造,“黑科技” 全面“在线”:物联网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统一化管理,可对全河道水位、水质状况进行监测,能对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防汛溢流阀门及水处理设备设备进行集中监控。

  景区属性之外,护城河也送出满满“民生大礼包”:整个景区有休闲广场117处,包括100余平的轮滑广场及200余平的跑酷广场,32处健身器材,15处乒羽场地,长度为8.2公里的慢跑步道……所有的设施,目的就是让市民游客享受高品质的“景区慢生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