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访谈室】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彩兰:做烙画艺术的“播火者” 用烙画方式传扬红色基因
2021-05-07 16:40: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岗责编:赵滢溪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采兰烙画创始人李彩兰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柳洪华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在学习党史时,明白陈独秀、李大钊他们是‘播火者’。对我而言,我希望能做烙画艺术的‘播火者’。”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与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筑梦新陕西 薪火代代传”多语种大型访谈活动之100年100人系列访谈来到采兰烙画工作室,听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采兰烙画创始人李彩兰讲述其对薪火相传的理解、对烙画艺术的坚守。

  “我理解的薪火相传,就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我要把对革命前辈的敬仰转化成自己在生活中的自觉学习、增强自身本领,努力成为时代先锋。”李彩兰说。

  烙画又称“火针刺绣”,相传起源于秦汉时期,是用高温的烙铁在木板、皮革、宣纸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

  李彩兰介绍,烙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画种,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名现代的“烙画人”,向古人学习什么,一直是李彩兰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学习古人对‘火’的理解,要将‘火’的感觉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因此,我要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做好烙画的传承,这样才能使自己创作的烙画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李彩兰说道。

【“薪火”访谈室】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彩兰:做烙画艺术的“播火者” 用烙画方式传扬红色基因_fororder_图片2_副本

采兰烙画工作室一角 摄影 柳洪华

【“薪火”访谈室】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彩兰:做烙画艺术的“播火者” 用烙画方式传扬红色基因_fororder_图片3_副本

烙画作品 摄影 柳洪华

  多年的创作生涯,李彩兰一直保持着很强的“饥渴感”。木头、牛皮、葫芦、树皮等等形态各异的材料是李彩兰的灵感来源,看雕塑、油画、国画、书法、摄影等展览也是李彩兰的提升方式。用李彩兰的话说,要积极地接触其他艺术门类,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融入到烙画创作中,让作品更加鲜活。

  时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李彩兰也有着自己的计划。“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内心还是很激动的。我想用烙画的方式传扬红色基因,同时也希望能促进烙画艺术的传播,接下来计划以‘青铜器’为主题进行系列创作。” 李彩兰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