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晚晴寄语:发扬铁军精神 真抓实干 奋力拼搏 为早日将大西安建成国际化城市贡献未央力量(张宇明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李妍 王娜):2月3日下午,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陕西大会堂开幕。西安市长上官吉庆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来自西安市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奋力谱写新时代大西安大发展新篇章。
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未央区区长梁晚晴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张宇明 摄)
在听完2018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后,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未央区区长梁晚晴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时表示:“报告对于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交了一份很好的成绩单,我觉得这些工作成绩都是实实在在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变化,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真正感受大西安的追赶超越。报告特别提出要坚持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这令人信心倍增。”她指出,2017年,西安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科技、文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提升,取得显著成效,“西引力”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魅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未央区在助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上要挖掘自己的优势,从点滴做起,让国际化大都市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服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等一些载体和变化当中。”梁晚晴说。
2018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是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交汇期、黄金机遇期、任务叠加期。三者之间,是辐射带动的圈层展开,是发展目标的梯次推进。
在梁晚晴看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首先理念上要更新,提升信心。“未央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着力打造国际重要门户枢纽。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年内即将建成通车,将航空枢纽和高铁枢纽连接在一起。”她表示下一步,未央区会率先在北客站增加服务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施,让外国友人来了有便利感、归属感。
对于国际化城市建设,梁晚晴认为,国际化城市建设西安最大优势就是文化。未央区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另一个是唐代大明宫遗址。未央宫遗址是真正的汉代丝绸之路起点,如何把这个资源通过遗产保护、展示、利用,让其能够真正成为丝绸之路文化展示的平台,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同时她表示国际化城市的建设应该有载体,而不是一句口号。未央区将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加强“双创”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及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让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资源向西安加速奔流,让富集涌动的创新创业活力在西安加速释放,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
未来,未央区将聚焦转型升级,打造“硬科技”之区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聚焦文化建设,发挥“世遗”品牌优势,叫响“丝路新起点在西安”;聚焦改革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铁新城和徐家湾产城融合示范区,助力西安国际化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