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平凹《朗读者》谈“初心”秦岭是写作根据地
三秦都市报  2018-05-07 09:36:29

【文化 显示图在稿件最下方】贾平凹《朗读者》谈“初心”秦岭是写作根据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5日20点,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二季开播,第一辑的主题是“初心”。著名作家贾平凹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守鹤人徐卓等人一同带来一场以“初心”为主题的朗读。节目中,贾平凹用一场独特的读书会,带观众了解那些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自曝“窃书”往事

  2017年,《朗读者》第一季曾朗读了贾平凹的散文《写给母亲》,斯琴高娃的朗读,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有人告诉贾平凹说,他看一次哭一次,都哭了三次了。贾平凹说:“这不是说我写得有多好,每一个人写他的父亲母亲的时候,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最重要的就是斯琴高娃朗读得好。”

  贾平凹在当代文坛的文学地位已无需赘言。然而这次参加《朗读者》,却是贾平凹首次参与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录制。现场,这位年近古稀的文学大家稍显“青涩”地说“我只能用陕西话坐在这里讲话,我不太会说普通话”,与观众分享了不少曾经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趣事。

  生长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就在那种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贾平凹还保留着对知识和文学的饥渴。节目中,贾平凹自曝当年的“窃书”往事:为了能看完小姨家的《红楼梦》,鬼迷心窍地偷偷将书拿回了家,因为书太厚,怕藏在衣服里容易暴露,一次还只敢拿两本,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逗趣细节让董卿和现场观众捧腹不已。

  将退稿当做激励

  作家贾平凹的初心就是写作,要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他至今已经出版了十六部长篇小说,近乎每两年一部的创作速度令所有人都为之惊叹。而这旺盛的创作欲其实来自于对自身的不满足,节目中贾平凹坦言:“我觉得自己写得还不满意,所以一直寄希望于下一部作品。”并比喻这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下很多人家因为想要一个男孩,所以子女特别多。那么《山本》是男孩还是女孩?贾平凹说,对他来讲,把每个孩子生出来都觉得他特别好。

  当然,贾平凹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现场,贾平凹笑言自己刚开始创作时,投稿经常被退,“源源不断地给人投过去,又源源不断地退回来”。到大学毕业时,被退回的手稿已经装了两大箱子。同宿舍的同学还故意把退稿信翻出来,贴在贾平凹的床边。当董卿担心这样是否会对他造成刺激时,贾平凹不以为然地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激励。贾平凹对于写作初心的坚守,赢得现场一片掌声。

  每部书起码手写三遍

  从197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一双袜子》算起,在过去45年里,有人统计,勤奋高产的贾平凹已经写了1500万字。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一直是用手拿笔在纸上写作,而且起码写三遍,先在豪华笔记本上打草稿。当董卿疑惑为什么要选豪华笔记本时?贾平凹表示,他觉得写作是很庄严的事情,尤其是初稿,不仅如此,开笔还要挑日子。

  写作是贾平凹的初心,秦岭则是他写作主题的初心。从《秦腔》到《古炉》到《老生》到《带灯》再到《山本》,都是秦岭和商洛的故事,写秦岭似乎成为他写作的宿命。

  对此,贾平凹用故乡来解释,“故乡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那个地方。我一旦离开农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头看我这个老家,它感觉不一样了。站在老家这个地方再看全中国,又是看到另一种景象。两种距离不停的参照着。”贾平凹说自己下一部作品肯定还是写秦岭。“中国的大部分历史,实际上都发生在秦岭的南北。最早我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是见啥写啥,我把那一段儿叫‘流寇’,写作流寇,到后来是觉得应该先建立个根据地,起码是文学根据地,我才回到老家。”(记者 夏明勤)

 

编辑: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