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编剧、著名导演查明哲执导,西安话剧院历时3年策划打磨出的现实题材精品剧目——《长安第二碗》,在西安易俗大剧院正式与大家见面。晚7:30,伴随着大幕缓缓拉开,一股老西安的味道扑面而来。话剧跨度40年,选取了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五个时间节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瞬间把观众带入不同年代中。
《长安第二碗》是西安话剧院继话剧《柳青》之后,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与《柳青》并称为“西安话剧院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二重奏”。整部剧以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家庭的成长史,来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成长过程,映射出古城西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发展历程。
在剧中,西安城墙、秦腔、老碗、西安方言等独具西安和陕西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让整部剧的秦风秦韵更加浓郁,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而伴随着剧情发展出现的喇叭裤、大哥大、录音机等也是让观众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声。
时间的年轮不断飞转,主人公秦存根虽已是花甲之年,但他佝偻却依然坚毅的背影,就像他在饭馆门口挂着的、手里时常提着的一盏明灯一样,让人常常感悟着初心,久久品味着那一抹“不变”的味道。
浓郁的西安风情,朴实却真实的百姓生活,深深触动了现场观众。剧中的诸多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让观众们会心一笑,而40年时间长河里的酸甜苦辣、聚散离合,又让不少观众泪湿了眼眶.
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大幕缓缓落下,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去,全场观众激动地站起身来,将他们最诚挚的掌声献给艺术,献给中国故事,献给剧目主创,献给这一支近百人的演职团队,看完后不少人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据了解,《长安第二碗》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并成为陕西省2019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之一。这部话剧自8月23日起至29日在西安易俗大剧院进行为期7天的演出,同时应邀作为参演(开幕)剧目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当地供稿 曲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