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需要在市民心中播撒下体育的种子。明年9月,备受瞩目的十四运会将在西安奥体中心拉开大幕。作为十四运会主赛区,近年来西安市围绕“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做足了文章,“动起来”的古城也更加具有“精气神”。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场馆建设是办好全运会的硬件支撑和重要标志,随着9月20日阎良区户外极限运动比赛场地的建成,西安市负责承建的8个十四运会比赛场馆全部提前竣工,“西安速度”的背后,正是这座城市为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所展示出的信心与决心。全运会场馆的建成,使得我市的赛事承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和促进,新建和改造的十四运会场馆在赛后也将全部向社会开放。
让全运盛会真正惠及百姓,是我市筹办十四运会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西安体育始终坚持以“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让更多群众享受体育惠民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对照《西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各项指标任务均按计划完成,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倡导健康生活、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为积极。”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各类体育场地共计1万余个
家住金花路的张玉安老人,如今找到了一处锻炼的好地方——位于长乐公园内的全民健身园区,作为我市主城区首个智慧型健身园区,去年11月建成开放后成为周边市民群众的健身“主场”。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的保障,近年来我市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全力唱响“迎全运、惠民生”主题,积极改善群众健身环境,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统筹规划、建管并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基本覆盖全市,建成了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和健身园区,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
2016年,丰庆公园全民健身园区建成;2017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民健身园区投用;2018年,城市运动公园建成了我市首条智能步道;2019年,我市首个国际标准大众体育场馆——大明宫主题运动公园正式亮相;2020年,我市首条智能光影步道亮相西安陆港运动公园……“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建和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67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6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48个、室内健身房24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2个,建设大型全民健身园区11个。如今,我市各类体育场地共计1万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覆盖全市
“‘十三五’期间,我们对照全民健身计划,围绕‘迎全运、惠民生’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累计超过23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占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群众体育健身经常化、生活化。新增体育社会团体109个、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30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883名。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5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1900余个,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29个,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已覆盖全市。”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月24日和下月8日,西安城墙马拉松以及西安马拉松将点燃整座城市的热情。体育是城市的一面镜子、一张名片,一座城市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体育作为“世界语言”无疑是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西安,一次次向全世界递上了“体育名片”。西安城墙马拉松、西安马拉松、西安女子半程马拉松、中国跆拳道公开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23世界杯、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大师赛、丝绸之路乒乓球邀请赛、昆明池世界名校大学生国际赛艇大赛、国际电子竞技大会……20余项国际赛事让古城西安与世界紧密相连,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赛事名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首席记者 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