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仁宗村、土桥村第一书记马闯及驻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大回访”。
“现在在哪务工?”“儿子上大学了吧?”“今年养几头猪?”“我们村这几年发展怎么样?”今年1月,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际,浐灞生态区根据省市相关工作安排,开展了脱贫攻坚“大回访”活动。
曾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及队员重回驻地与乡亲们讲变化、谈发展、话脱贫,与当地群众一起画好决战决胜“同心圆”,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张新道和驻村工作队员走访穆柯寨村脱贫户。
话脱贫:1000多个日夜帮扶 贫困户家富心也暖
落实产业帮扶,扶贫扶智扶志;建立乡村文化大礼堂,开展“五个美丽”(美丽村庄、美丽人家、美丽经济、美丽党建、美丽乡风)乡村建设;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1月22日,浐灞生态区原驻临潼区穆寨街道穆柯寨村工作队、世园物业党支部的成员们,再次踏上了他们一直牵肠挂肚、熟悉如家的定点帮扶村——临潼区穆寨街道穆柯寨村,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回访了穆柯寨的父老乡亲。
在宽敞明亮的村委会议室,浐灞原驻穆柯寨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新道和原驻村工作队与支部党员代表、村两委干部、现驻村工作队共同回顾了近年来脱贫攻坚难忘而艰辛的历程,穆柯寨村所发生的变化和各项帮扶工作取得的成效。
据悉,从2017年起,浐灞生态区就全面承担对口帮扶临潼区两山区街办15个村的脱贫攻坚帮扶任务。随后,驻村工作队积极统筹协调区内人、财、物等资源,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组织各级扶贫干部扛起责任、扑下身子奔赴扶贫一线,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夯实防止返贫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年间,浐灞生态区7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根一线、奋力攻坚;201名联户帮扶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通过1000多个日夜的朝夕与共,贫困户的家富了、心也暖了,腰包也从从“瘪”到“鼓”。
如今,再走进熟悉的村落,宽敞洁净的道路、主题鲜明的墙体画、淳朴自然的村容村貌、文明有序的乡村生活……处处呈现出独特的乡村风景,一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浐灞生态区党工委委员、纪检监察工委书记贾振东带队回访房岩村。
谈亲情:86岁老人眼含热泪 称颂党的好政策
1月22日下午,仁宗街办茨林村原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郭宏民和驻村工作队员林敬利对茨林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回访。
“虽然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是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在村民刘清忍家,郭宏民详细询问了他家的脱贫情况和收入情况。
原来,帮扶前 70岁的老木匠刘清忍由于风俗改变,老手艺难以为继,加上大儿子智力有障碍,无法工作,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15元。
通过帮扶,驻村工作队为他和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提供了鸡苗搞养殖,现在鸡群月产蛋五六十斤,收入近600元,加上刘清忍二儿子打工收入和地里桃、杏、石榴等产业收入,全家7口人,现在年收入5万元左右。
“全家七口人,五万元收入也只能保证基本生活。但他家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二儿媳妇照顾孩子没法打工,只有二儿子外出打工挣钱。”郭宏民说,根据刘清忍个人意愿,他想搞养猪,但却缺场地,目前他已将这一情况反馈到了村上,希望能顺利解决。
在芋坡村,原村第一书记祝凯及工作队员杨毅,原刘坡村第一书记冯卫权及工作队队员赵耀峰入户回访8户建档立卡户,送去油、面及棉被等慰问物品。
看到新老队员一同来看望,86岁的刘崇让老人眼含热泪,称颂党的好政策,感谢联户干部的倾心帮扶,说:“我还要活过100岁!”
朱海洋一行来到业池村蘑菇基地了解情况。
讲发展:集体经济有生命力,乡村才有活力
在仁宗街办茨林村,郭宏民和驻村工作队员林敬利与村支部书记任新峰和村主任刘刚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访。
目前,该村集体种植花椒项目已于2020年秋季有了收入;村集体面粉加工车间采取订单式生产,已收入近5万元;开展的桃园采摘活动,收入也已近2万元……
村支部书记任新峰说,下一步村里将加大花椒养护力度,提高花椒产量,并开启烘干设备,加大花椒、果品的深加工。同时,将借助桃园采摘活动的旅游宣传效应,扩大其他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集体收入。
“我们离开一年半了,这次回来看到村里的变化非常大,尤其是村容村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郭宏民说,他们是2016年到2019年驻村帮扶,其中为了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就陆续栽种了一批花椒。这次回来发现,当初种下的花椒已经结出了果子。
“品质还是非常高的,今年的产量还不是很多,但到明后年进入产果高峰期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会很可观。”郭宏民说,只有集体经济有生命力,乡村才会有活力。因此他建议当地干部,下一步能出力、出想法、出管理人才,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在业池村,浐灞生态区城管局副局长、临潼区穆寨街道业池村原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朱海洋,原工作队队员程慷来到村上蘑菇基地,深入了解基地的现状及规划,表示继续全力支持项目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村上的核心产业。新老队员通过回访交流,共同见证业池村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的喜人形势。
靓丽的乡村容貌、干净整洁的道路、群众的欢声笑语,让回访的原第一书记和队员都感到幸福;看到乡亲们生活状况极大改善,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让回访“亲人”放心了。
这是一次“省亲”,回访者同父老乡亲唠唠家常,看看村民的生活改善,了解遇到的困难;这也是一次把脉,与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一起厘清下一步发展思路,谋划未来发展重点。
如今,回访成常态,浐灞帮扶人向着推进乡村振兴大步迈进。(记者 周金柱 段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