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访谈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 让秦腔艺术赓续相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6-09 14:34:18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自1938年从延安出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一路走来。我们一直秉着为大众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未来的道路中,我们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欢传统文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说。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与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筑梦新陕西 薪火代代传”多语种大型访谈活动,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进行专访,讲述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薪火相传。

【“薪火”访谈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 让秦腔艺术赓续相传_fororder_图片10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 摄影 沈盼

  对于秦腔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唐代、明代三种说法。有史料记载的是,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演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由于秦腔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后来很多剧种都受秦腔的影响。因此,秦腔又被称为梆子戏的鼻祖。

  秦腔是秦人的血脉和基因,更是陕西的文化符号之一。同时,秦腔也融入到李梅的生命中。李梅11岁入行、12岁登台,表演过《杨七娘》《西湖遗恨》《留下真情》《大树西迁》等秦腔剧目,并二度荣获“梅花奖”“白玉兰戏剧奖及特别奖”等众多奖项,被誉为“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秦腔一枝梅”。

【“薪火”访谈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 让秦腔艺术赓续相传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609110228

  表演中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供图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四十年的从艺之路,对于秦腔中所蕴含的传承,李梅有着自己的理解。“任何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文化,特别是中国戏曲,当然,秦腔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们口传心授、身体力行,推动着戏曲的传承。”李梅认为,戏曲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人的,秦腔的传承归根结底靠的是剧目和人才的传承。

  正因如此,李梅一直注重秦腔后继人才队伍的培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坚持人才兴院,下设的秦腔团、眉户碗碗腔团、青年实验团、小梅花秦腔团、演员训练班等单位,承担对青年演员的培养。

  “任何事业都离不开人,戏曲事业是一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38年建院,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一路走来已经83年了。在83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套模式,就是每10年招一批学员,这样保证了人员、剧目的赓续相传。在培养上,每个学员要经历坐科5年-7年,经过严格的科班训练,基本掌握戏曲的‘四功五法’之后才能登上舞台。”李梅继续说:“从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学员通过严格规范训练、实践演出,包括观摩学习前辈的艺术,其实就是一种薪火相传。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戏出功、以戏托人,通过剧目把孩子们一步一步的推出去。”

【“薪火”访谈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 让秦腔艺术赓续相传_fororder_图片12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陈列的老照片,诉说着传承 摄影 柳洪华

  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院长,秦腔的传承推广是李梅不能回避、必须直面的使命。李梅曾表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对于未来创作更多反映新时代的好作品,李梅说:“1938年从延安出发,我们带着红色血脉和基因一路走来的,我们也一直秉着为大众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用作品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讴歌英雄、讴歌伟大的祖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良精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欢传统文化。”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