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生物从“繁衍”到“复兴” 汉中答好“生态答卷”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8-15 18:09:33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陈锵 实习生 严一):抬头,峰峦叠嶂,绿树滴翠;低头,清流潺潺,怪石卧波。走进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景区,一幅幅秀美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陕西汉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图片6_副本1

绿树滴翠的青山 摄影 严一

  华阳景区地处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中被誉为“国家中央公园”的秦岭南麓,年平均降雨量为813.9毫米,平均气温14.5℃,茂密的森林中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间生态环境最佳区域,有中国“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之称。

陕西汉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图片7_副本1

湿地中的朱鹮 摄影 严一

  得益于富有天然优势的生态环境,华阳景区内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秦岭四宝”齐聚的景区之一。步入景区,成群的朱鹮在湿地上空自由翱翔,慵懒的大熊猫沐浴着阳光望着远方发呆,调皮的金丝猴一家在午后攀缘嬉戏,雄壮的羚牛在林间潇洒漫步,灵动的小鹿与游客亲密互动……青山绿水间,景区内妙趣横生。

陕西汉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图片8_副本1

望着远方发呆的大熊猫 摄影 严一

陕西汉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图片9_副本1

攀缘嬉戏的金丝猴一家 摄影 严一

陕西汉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图片10_副本1

与游客亲密互动的小鹿 摄影 严一

  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华阳景区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阐释之一。“景区自2008年筹划开放运营至今,始终重视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华阳景区管委会主任赵江漪说。

       赵江漪表示,下一步,华阳景区将继续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过程中来,坚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秦岭四宝资源,努力打造独具特色、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建设生态景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关注珍稀动植物育种问题是重中之重。1981年,汉中野生朱鹮仅存7只,这样一个弱小的群体,随时都有灭绝的可能。为保护野生朱鹮,实现朱鹮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汉中市建立了集朱鹮救助、饲养、人工繁育、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华阳朱鹮种源基地。多年以来,华阳朱鹮种源基地坚持生态建设和对朱鹮的保护,朱鹮从“仍然存在”到“受到保护”,从“繁衍”到“复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不久的将来,朱鹮这一物种将有希望彻底摆脱濒危局面。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815175351_副本

秦岭大熊猫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布局图 摄影 严一

  在被誉为“中国熊猫第一县”的佛坪县,秦岭大熊猫救护繁育基地也在为大熊猫的育种积蓄力量。据了解,2020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陕西省发改委立项,在佛坪县建设秦岭大熊猫救护繁育研究基地。作为陕西省秦岭大熊猫保护“一公园、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地担负秦岭大熊猫人工繁殖、秦岭区域野外伤、病大熊猫的救护、治疗和康复等功能。目前,该基地处于建设阶段,预计该基地完全建成后,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能力将达到每年2—4只,大熊猫人工饲养容量将达到40—60只。

  近年来,汉中市始终坚持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谱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篇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也将成为激起汉中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活水”。

编辑:陈锵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