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15日,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政协委员、民革渭南市委会主委、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参会履职,并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恢复保护渭南市农田排水(碱)渠工作”的建议。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革渭南市委会主委、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 受访者供图
张敏霄表示,渭南由于独特地形地貌,境内临渭、蒲城、富平、大荔、高新、卤阳湖等县区地下水位常年偏高,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近年来,排水沟道坍塌淤积堵塞、桥梁建筑物损毁、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排涝功能基本丧失,内涝灾害频发,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200多万亩农田因秋霖天气受灾,明水面积达96万亩,约34万亩农作物绝收,1.1万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2021年9月、10月,长时间秋霖灾害使富平、临渭、蒲城、大荔等地11个乡镇132个自然村92万亩农田再次受灾,给秋收秋播带来极大困难。
“200多万亩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作开展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农田建设质量,关系到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关系到老百姓的收入,甚至涉及到陕西省粮食产量和特色农业发展。”张敏霄表示,做好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务实之举,是保障粮食安全切实之要。
针对以上内容,张敏霄提出,一是建议中省职能部门增设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建设专项资金,并在全省水利发展资金中增加农田排水资金的比例。同时将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纳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补助范围,相应增加渭南市维修养护经费;二是建议在安排涉及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桥梁建设等全省项目资金计划时,向渭南倾斜、向工程受益区倾斜。
同时,张敏霄强调,农田排水(碱)工程的恢复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务实之举,要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工作摆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文 张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