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年均日照时间2531.6小时、气温9.5℃、无霜期176天、降水量473.2毫米,温度、日照、土壤、海拔、降水量、昼夜温差、无霜期等七大指标均符合世界苹果优生区标准。近年来,子洲县紧抓全省苹果“西进北扩”的战略机遇,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整合资源、捆绑项目,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园、一体化服务、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山地苹果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强化,为全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判,确定主导产业。子洲县成立了山地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组织专家调研,对影响苹果生长的12项关键气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认为子洲县发展山地苹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就此确立了“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推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牌包抓苹果示范园目标责任制,对所包抓的果园进行统一挂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
配套政策,扩张产业规模。子洲县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写了《子洲县山地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实施意见》《子洲县标准化果园建设标准》《子洲县山地苹果日常管理规范》等纲领性文件,按年度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山地苹果。凡以户为单位发展山地苹果,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并经验收合格者,脱贫户每亩可获补助1400元,非脱贫户每亩可获补助500元;对栽植大户,按照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其中基地规模在150亩以上的由政府配套水、电和沙砾道路,基地规模在300亩以上的,可配套水、电和水泥道路。通过政策性鼓励,激发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的积极性,为全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奠定了群众基础。
优化服务,提升产业水平。子洲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聘请大学3位教授为高级顾问,成立了子洲县苹果试验示范站;长期聘请白水、洛川等地20余位苹果专业中高级职业农民和果树技术员蹲点技术指导;依托职业农民培育、果业专题培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各乡镇通过“外聘内选”组建专业服务队,从地块选择、果园规划、规范栽植到后续管理进行一体式服务、监管,初步形成了以专家教授为核心、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村级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全方位服务网络。
加强推介,推动品牌创建。子洲县完成了“子洲山地苹果”区域品牌创建工作,确定了“红色子洲、绿养神州”“神州苹果、还看子洲”等子洲山地苹果宣传标语及产品外包装设计;在礼盒装苹果上贴印“福、禄、寿、禧”等醒目吉祥字样和民间剪纸图案,使苹果的品质和价格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子洲县通过电视媒体、农高会、博览会、网络展览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子洲山地苹果。子洲山地苹果在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鼎盛果业杯”果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子洲黄元帅和红富士在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分别获得优质苹果金奖、银奖。另外,子洲县结合乡村游,成功举办了两届“子洲山地有机苹果认养活动”,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
严格标准,打造绿色产业。子洲县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山地果园标准化建设、绿色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以生产绿色、健康苹果为宗旨,持续加大果园标准化设施配套力度,积极利用林下作物转化绿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同时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认证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子洲苹果”果品质量和口碑;在政策促动和技术引领下,先后涌现出了苗家坪镇老庄沟、三川口镇麻地沟、淮宁湾镇清水沟、何家集镇苗家沟和曹家沟等一批无公害苹果产业示范村,建成了龙塬山地苹果示范园、天河山地苹果示范园等一批标准化技术示范园;通过“强龙头、带一般”,推动了苹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子洲县山地苹果产业社会化发展。
目前,子洲县山地苹果面积达18.2万亩,挂果面积7万亩,年产苹果7万吨;建成千亩以上果园16个,500到1000亩的果园63个,100亩到500亩果园132个;建成自然通风储藏库280个,大型水果气调保鲜库33个,品牌形象店8个,推广防雹网9000亩,建成4.0智能苹果分拣线2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600元。(文 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