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两会,我带来的提案是《在秦创原总窗口大力发展体外诊断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2024年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作为生命科学产业的一名从业者,我备受鼓舞。”陕西省两会正在召开,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李莉介绍,医学检验仅占整个医疗费用的5%,但临床诊断决策70%的依据来源于检验,健康体检中检验比例也高达70%以上,不论疾病预防或诊治,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临床诊疗重要的医技支撑,也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抓手。
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莉
“开展医学检验服务离不开体外诊断产品(IVD,即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它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产业集中度高,对人才吸附、资金规模、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化具有极强的吸纳和溢出效应。”李莉说道。
据了解,陕西各级医疗机构每年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含器械)采购量已超20亿元,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陕西已涌现出了多家IVD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程度相比,在人才团队、科研创新、转化水平、产业聚集度以及产业生产总值等方面仍有明显差距,全省尚未建成产业发展的专业园区,尚未形成要素完备、分工明确、协同一致、创新踊跃、产品和服务丰富的产业链条。
李莉表示,陕西高校众多,许多高校的生命科学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沉淀了一批具有创新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西安医疗资源在国内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完全具备IVD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聚集和发展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李莉介绍,陕西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争做西部示范。
基于此,李莉建议将体外诊断产业明确为陕西省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省级产业发展规划,并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的创新优势,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高校、医院资源,打造体外诊断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
“应设立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吸引全省、全国的企业、人才和资金汇聚。”李莉建议集合引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以及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资源建立体外诊断创新中心,充分发挥西咸新区地理优势和已建成的国家级检验检测基地优势,开展针对中国人群肿瘤、心血管、妇幼等各类疾病的体外诊断器械、试剂的创新研发。
李莉表示,应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制度,建议通过顶层设计IVD产业战略规划,配套相应政策,加快陕西省体外诊断产品的报批、上市速度,加速科研成果在陕转化力度,力争5至10年时间,建成全国范围内的体外诊断创新核心区和体外诊断产业新高地,建成政策支持完善、产业要素齐备、产业分工明确、协同发展清晰、创新成果显著、市场应用广泛的百亿级体外诊断产业链,成为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西部示范。(文/图/视频 乔永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