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陕西省政协委员马海燕:提升林麝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效益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1-28 16:02:09

  1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开幕,来自陕西省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建言献策,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两会之声|陕西省政协委员马海燕:提升林麝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效益 助推乡村振兴_fororder_IMG_6111

陕西省政协委员 马海燕 受访者供图

  “这次参加‘两会’我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支持凤县建设全国林麝良种繁育中心的建议》,凤县被授予‘中国林麝之乡’,林麝养殖注册企业54户,林麝存栏量达到3.5万头,年产麝香180公斤,带动群众3000多户10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2560元,带动周边县区林麝产业发展,年人工繁育林麝首次突破1万头。”陕西省政协委员马海燕说,当下林麝养殖面临疾病防治、种群退化等养殖风险,所以我建议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开展林麝良种繁育技术攻关,依托紫柏山国家级林麝自然保护区优势,支持凤县建设全国林麝良种繁育中心。

  马海燕表示,凤县人工繁育林麝存栏3.5万只、每年产麝香180公斤左右,林麝存栏规模和麝香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目前,全省有10市46个县区开展林麝养殖,只有凤县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开设林麝养殖保险,但由于林麝养殖产业不能享受省市政策性保险补贴,老百姓买一头林麝保险要多交400元钱,使得林麝的保险覆盖率上不去,保险公司积极性也不高。随着今年林麝价格上涨,给每头林麝买保险已非常必要,将林麝产业纳入政策性保险目录,是支持林麝产业大发展的切实可行之举。

  她建议,陕西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要积极推动林麝养殖纳入农业特色农产品政策性保险名录,降低参与群众养殖风险,提升林麝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据马海燕介绍,当前林麝圈舍用地尚未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目录,林麝养殖不能像奶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只能使用建设用地,但林麝养殖需要远离闹市、亲近自然,多不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这使得林麝养殖规模化发展和土地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按全县每年新增5000头林麝计算,圈舍用地每年需增加112.5亩,养殖户只能减缩圈舍面积,控制养殖规模,养殖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林麝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利用2024年政策调整窗口,将林麝用地纳入特色种养殖业用地目录,切实解决林麝圈舍用地矛盾,推动林麝产业大发展。”马海燕说。(文 吴明玲)

编辑:吴明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