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岐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虢王镇刘淡村人,他左手残疾,媳妇体弱多病。2014年,凤翔县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负责人刘佳了解到杜宏岐的情况后,当年就给他免费送了6只羊羔。今年初,佳鑫牧业养殖场对杜宏岐的羊进行了托管,他在养殖场就业,月薪2000元,一边学技术,一边上班,还可以随时看护自己的羊。这样他每年工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目前,杜宏岐已有60只小羊、20多只大羊。
“一只小羊平均400元,60只就是2.4万元。一只大羊平均1000元,20只就是2万元,合计4.4万元。”刘佳给杜宏岐算了一笔账,杜宏岐听着心里乐开了花。如今,刘佳、杜宏岐带动了身边更多的贫困户、残疾人从事养殖业。
这就是凤翔县在实践中摸索出的“6+”模式之一。据了解,凤翔县摸索出的“文化旅游+贫困户”“示范园区+贫困户”“电子商务+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员大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6+”扶贫模式,实现了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无缝对接,有效完善了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千方百计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南指挥镇建成种植示范园区39个,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20多个,吸收贫困户入园就业134户。彪角镇红凤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流转土地1600亩,种植花椒1400亩,带动群众400多户,其中贫困户有38户,花椒亩均收入1万元至1.2万元。范家寨镇大学生村官电商联盟通过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妇女110余人,一个月时间手工艺品销售额达7.6万余元,户均增收800余元。
目前,“6+”模式直接带动全县完成产业脱贫投资1975.97万元,覆盖贫困户4400余户1.63万人,户均到位资金4490多元。全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0747户3.52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8.5%。如今,凤翔县搞养殖、栽果树、种药材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群众发展产业,后勤保障是关键。凤翔县实施的政府引导、财政补助、金融支撑三大保障,让贫困户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发展上。在去年对种植、养殖、第三产业3类13个项目进行财政补助的基础上,今年县上又将猕猴桃、葡萄、梨、桃、油用牡丹、花草6种(类)经济作物纳入补助范围,连续实施4年。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917万元,兑付产业扶贫财政补助资金1517.8万元。( 本报通讯员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