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量质齐升陕西“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

陕西传媒网2018-12-10 11:47:33

量质齐升陕西“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

  图为西京公司所属西安中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紫外LED技术生产线。该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疗、生物检测、信息储存及军事等方面。西京公司供图

  3月15日,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制造车间里,一张长6米、宽1.6米的板子上,被打上900多个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误差仅为0.01毫米。这是6微米锂电铜箔生产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件。

  通过将火箭发动机上的流体、温度控制等高精尖技术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6微米锂电铜箔生产设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国内首家铜箔一体机出口海外的生产供应商。

  随着军民融合步伐的加快,我省多个军工技术在民用领域大显身手。

  “军转民”硕果累累

  航天六院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设计制造技术,为石化、电力等行业开发了高品质阀门以及高低温、高压等特种阀门,尤其是安全阀,是全国唯一的经美国ASME认证产品;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对军用燃气轮机进行工业化改型,目前工业型燃气轮机制造能力居行业之首。“我省‘军转民’企业已达到300多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有80多家,转化技术成果2000多项,军工民品已从最初的一般消费品、低层次工业品,向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转变,形成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装备制造等军工特色主导产业,人工影响天气系统、智能印刷包装机械、高端节能成套设备等产品占领国内主要市场。”省军民融合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军用技术转民品,我省企业的研发技术和产品还呈现军民共用的现象,实现军民产品有效融合发展。

  “针对大量退役军用航空发动机直接报废处理、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将退役航空发动机改型为地面燃气轮机(以下简称退役航改燃)的设计与研发工作。”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金海介绍,退役航改燃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适用于军民两用的多个领域,可作为重要单位的应急备用电源,也可作为我国海岛边防部队后勤装备升级换代动力源,还能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冷/热/电联供动力设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调峰发电动力设备,以及退役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及存储。

  航天六院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设计制造试验技术,为城市消防研制开发了车载消防泵以及飞机、坦克加油泵等特种泵系列产品,服务于民用行业。同时这些产品和技术,又可为军品配套服务。

  省统计局一项调研显示,目前,我省军工民用的产品结构、规模、品牌不断升级,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军工高新技术借力资本化运作进入市场,有效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

  “民参军”量质齐升

  近年来,我省“民参军”企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已取得保密资质的民口配套企业达589家(其中民营企业452家),产品服务于各军兵种,配套单位涉及各大军工集团成员单位,配套层级从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逐步向系统和整机提升,配套产值居全国第2位,12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

  众多“民参军”品牌企业的崛起,成为陕西军民融合的“闪亮名片”。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一批进入军品整机系统科研生产领域、国内最早一批实现军品整机系统装备批量出口外销、我国第一个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军工企业;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依托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这一国家重大基础装备,已成为我国军民用航空、航天、航海超大锻件的主要供应商;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亚洲最大、国内唯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6米直径立式数控旋压机……

  我省积极支持壮大“民参军”企业。西安高新区通过编制发布民用高新技术推介目录等方式,广泛拓展并深入挖掘军地双方供需信息;通过创立“漩涡”孵化中心,以具备“四证”的优势企业为吸纳平台,借助项目合作、合资等方式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快捷“参军”通道。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局局长王栋表示:“目前,区内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基础配套加工向武器装备的系统、分系统的水平提升,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国防建设,除了在军工传统行业外,更注重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方面积极参与。”“航空基地‘民参军’企业以‘自主研发、配套生产、转包合作’等方式涉足航空产业,30余家企业已成为航空工业系统的供应商,部分民企成为航空关键部件供应商。”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军民融合局副局长王峰说。

  军民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近年来,陕西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建设,搭建“军工+”平台,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兵器工业等产业集群,“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融合,推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出,有力推动了我省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2012年起,省政府设立‘军转民’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军转民’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重大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项目、民口单位承担的军民配套科研项目和军贸出口生产任务项目等,累计支持项目300多个,带动投资250亿元以上。”省军民融合办相关工作人员说,我省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民融合建设,设立西安渭北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亿元;设立陕西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设立陕西航空航天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筹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发展基金,规模初定为10亿元。同时,我省安排6000万元支持设立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3000万元设立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奖励;采取贴息、技改投资、财政拨付等方式,对中航工业一飞院大飞机项目、国家民用飞机基地和西安兵器产业基地建设等给予支持。

  日前,《2019年陕西省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印发。我省将重点支持民用航空产业、民用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特种化工产业,积极支持军转民高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军民融合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等。陕西军民融合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记者 汪曼莉)

阅读
 
编辑:李妍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