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将相故里风鹏正举 渭北明珠踏浪前行

陕西日报2018-12-27 10:30:19

  原标题:将相故里风鹏正举渭北明珠踏浪前行——蒲城县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的渭北明珠”纪实

  将相故里风鹏正举 渭北明珠踏浪前行

  蒲城的日晷雕塑。资料照片

将相故里风鹏正举 渭北明珠踏浪前行

  渭北煤化工业园甲醇中心气化装置。资料照片

将相故里风鹏正举 渭北明珠踏浪前行

  蒲城城南新区整体鸟瞰效果图。资料照片

  宜商、宜居,龙脉福地;诗里、画里,将相故里。这里,是渭北地区的中心之一蒲城。

  如今,这片曾经滋养孕育了无数先贤志士的神奇土地,承载着骄傲与荣光,奋斗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征程上。改革开放40年来砥砺奋进,“将相故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渭北明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坚定地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蒲城,这座烙印着盛唐文明与改革印记的历史名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秦东大地上。

  今年以来,蒲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我省和渭南市的部署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补齐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短板,奋力追赶超越。一个活力迸发、生机勃勃的新蒲城展现在世人眼前。

  A尽锐出战拔穷根

  蒲城县紫荆街道办彭村有12座双孢菇大棚,今年9月底,靠着这12座大棚,彭村顺利脱贫。

  “双孢菇是我们村的致富宝,没有这个产业脱不了贫……”12月19日,彭村第一书记由光辉向记者分享了脱贫经验。

  在蒲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

  据了解,近3年,蒲城建成269个“村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X”产业示范点、16个“联合党委+产业基地”,发展金银花3.6万亩,建成食用菌大棚498座、奶山羊养殖舍332栋、光伏基地22个,集体收益增加840余万元,扶持带动10593户发展产业,其中,包括6500户贫困群众。今年,70%的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10万元以上,5%的村有望突破百万元。

  下足“绣花”功,彻底拔穷根。2018年,蒲城县整合资金,聚焦“577”脱贫标准,同步推进“八个一批”政策落实;全面落实了“控辍保学”和9项资助政策,累计发放教育资助金2703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1822人次,为95名无法跟班就读的适龄儿童“送教上门”,9014名贫困学生圆梦学业,全县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儿童;设立10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建立“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开展疾病防控八大行动,5376名贫困人口享受慢性病签约服务,8857人享受医疗救助;投入资金1.77亿元,建成4个集中安置社区,完成危房改造2302户,兑付危改补助资金5172万元,全县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9.01%。

  扶贫扶志,扶志扶心。着力激发内生动力,蒲城县不断完善科技“110”平台、电商服务,突出解决农产品销售、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就业问题,累计建成投用269个“蒲馨爱心超市”,开发公益性专岗23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9464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蒲城县还将基础设施改善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累计投资3.5亿元,完成了269个行政村的通村路和巷道“三化”提升改造,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达到100%;投资193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8%;投资4558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78公里,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蒲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聚焦“577”脱贫标准,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同步落实“八个一批”政策,精准施策发力,累计实现119个贫困村退出、10640户40751人脱贫。预计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11122元,贫困县退出7项指标全部达标。

  B“双核驱动”蓄动能

  翻开蒲城工业的发展史料,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斗印记跃然眼前。

  改革开放初期,蒲城乡镇企业起步,以粮油加工、造纸、花炮等为代表,总产值1283.1万元;1985年左右,出现了围绕地方资源办工业的热潮,石灰、水泥、煤炭等产业群形成;1990年底,乡镇企业在全省领先,总产值达19919万元。

  进入“十二五”,抓转型、促调整,蒲城工业从资源型重工业向高新制造等新兴工业转变,电力、水泥、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初步形成;2015年,省政府批准设立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北煤化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蒲城工业由此开启“双核驱动”,进入新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蒲城县规模以上工业54户,工业总产值实现258.12亿元,比1978年增长517.73倍,年均增长17.38%。

  “双核驱动”的“第一驱动力”,得益于与时俱进的决策和坚定的决心。

  原来,蒲城曾长期遭受生态压力的困扰。“十二五”末期,蒲城开始铁腕整治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以退为进”,全新布局,创建了两大园区。

  12月19日,走进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记者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均聚集于此,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活力。并且,园区已形成精细化工、生物科技、新型材料、先进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在传承与竞争中,成为蒲城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如果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对蒲城传统工业行业的传承,那么,煤化工业园就是对传统工业转型的创新。

  煤化工业园以清洁煤技术为核心,主要进行烯烃清洁能源化工项目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据介绍,2018年,煤化工业园烯烃清洁能源化工项目一期已达产达效,实现了年产能70万吨、年产值60亿元的阶段性目标。近年来,园区多次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下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

  “两园区已入驻企业6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大关。”12月19日下午,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军锋表示,强势的“双核驱动”正在为蒲城蓄积源源不断的动能,预计“十三五”末,将入驻企业100余家,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C“内外兼修”抓振兴

  “咱‘蒲城酥梨’品牌已经价值24亿多元了!”12月20日,在蒲城县酥梨种植“第一大村”孝东村,村党支部书记蒋顺喜高兴地说。

  在全国农业版图中,蒲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全国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县”的名号让蒲城荣耀了几十年。但产业结构不协调,也一度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阻碍。

  近年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蒲城县委、县政府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业基础、突出提质增效、做大特色品牌,建立起以“品牌经济”为主导的新型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兴旺,带动群众致富。酥梨产业的变迁,就是蒲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

  据蒲城县果业管理局副局长雷向勇介绍,2013年,蒲城全面统一酥梨作务标准,制定了《蒲城酥梨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实施蒲城酥梨试验示范站建设项目。目前,“蒲城酥梨”种植已有27.3万亩,出口注册基地1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7.8万亩。“蒲城酥梨”已经是“陕西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24.9亿元。

  12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试验示范站在蒲城县陈庄镇群丰村揭牌成立,“蒲城酥梨”将迎来再一次腾飞。

  从数量到质量,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绿色……蒲城农业立足质量兴农,坚持园区引领、品牌带动,持之以恒地积极推进品质提升、品种更新。多年来,蒲城农业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已累计投入27亿元,全县果业总面积达到60万亩,2018年,蒲城瓜果经济年产值有望超过18亿元。

  做好“果篮子”,更要护好“粮袋子”。在蒲城,椽头馍与酥梨齐名,同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近年来,蒲城也在加快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改良土壤、提升水质、完善现代农业生产设施。目前,多茬粮食种植面积已达15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亿公斤左右。同时,积极发挥致富能人、种植大户等作用,蒲城还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园区、基地、农场联结机制,今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培育职业农民200人。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品牌经济。如今,内外兼修的现代农业,已成为蒲城农业收入的强力支撑。蒲城,正在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D文旅融合拓全域

  进入蒲城,每走过一个大路口,就能“看见”一段故事。

  在京昆高速公路蒲城出口,大型日晷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整点时,“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你将感受到“中国授时中心”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往北,杨虎城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挥斥方遒,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革命年代,彰显“将相故里”的豪迈与激情;

  打东边来,动感十足的“马踏飞燕”又会带你走进一幅幅雄浑的历史画卷,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巨变;

  从北来,由西进……无论你从哪边来,只要到了蒲城,总能“满载而归”,因为,历史在这里堆叠。

  蒲城有5代唐朝皇帝陵园,见证了盛唐文化的繁荣与昌盛。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馈赠给蒲城4600余件(组)馆藏文物,4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

  2015年,蒲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潜在的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邀请华山旅游集团携资6.5亿元,利用现有的杨虎城纪念馆、王鼎纪念馆、清代考院等资源,以第一个战略布局“槐院里”,打开了文化旅游市场。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全县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成“槐院里”一期工程和杨虎城将军甘北故居景区;连续举办两届梨花节;北京时间博物馆、泰陵、大峪河等景区建设和光陵、景陵等文物保护工程还在积极实施中,旅游大环线正在不断完善……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蒲城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景区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12月17日,蒲城县桥陵景区、重泉古城景区分别获批国家4A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同时,蒲城还加快打造渭北商贸物流中心,积极构建现代物流网络,规范、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水平,加快水盆羊肉、面辣子等蒲城小吃产业化步伐,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蒲城县2018年共接待游客63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8亿元。蒲城县文物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秦涛告诉记者,现在,蒲城已启动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深度开发研学旅行等新产品,这里将开拓出一片集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新天地。

  E协调相济惠城乡

  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宽阔的大道;昔日散乱的街道,如今整洁的商贸街区;昔日零落的村庄,如今崭新的楼宇……12月21日,走在孙镇新区,新时代的新气象扑面而来。

  40年,历经改革开放的淬火与锤炼,蒲城县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已见雏形。

  为了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十三五”以来,蒲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民生,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发展方向,规划先行、精细建管,全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去年,蒲城编制完成城市特色与风貌、标识系统等多项规划,城市建设品位得以提升:20公里城区环线基本贯通,54.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完成,新增休闲广场5.9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7平方米,“生态宜居”初显成效;大力实施“气化蒲城”工程,县城实现供热3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达65%;围绕建设渭南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累计投入超150亿元,中心县城形成“十纵十横”路网框架,交通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年,所有规划全部落地,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项目已全部得到提升和完善。”12月21日下午,蒲城县城南管委会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常颇告诉记者,算上在建的蒲城县第十二小学,城南新区的学校已超过了7所。

  县城建设的不断完善,提升的是群众的生活品质;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提升的是群众的幸福感受。

  自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蒲城先后投资3500万元,编制完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规划;推进干净、美丽、人文和产业四大工程,整治农村环境,同步启动6个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了乡村公路通达率100%,农村饮用水达标率100%;夯实基础保障,完成了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旅游环线和五陵路公路美丽带建设,做到街景、路景、慢车道建设同步规划,协调统一。

  截至目前,蒲城县镇区建设“六个一”工程已全面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农村居民进城进镇安居就业等政策得到快速落实,蒲城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9%以上。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踏浪正远航。

  如今,聚集了科技与智慧、人文与自然、资源与机遇等优势,一个生机勃勃的新蒲城正挺立潮头,昂首前行。(记者 武丹 实习生 孙高菊)

阅读
 
编辑:王菲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