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1-18 19:05:27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带着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底色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明确目标,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助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关键一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在接受国际在线采访时直言,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共建行动的重要功能载体和平台,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性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_fororder_图片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

  强化资源整合和贯通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在其发展目标中,高端产业聚集是衡量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重要指标。

  作为中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贸”优势在西咸新区的产业发展中不断显现,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成为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产业、跨境电商、医疗康养、数字文创等产业的“润滑剂”。

  “西咸新区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使命,比如在巩固和提升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其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吸引力中心和功能中心的能级,更应设法突显其作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功能载体和经济平台的定位。” 刘彦平说。

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_fororder_图片9

临空产业园一期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枢纽和西安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示范区,空港新城功能区把自贸与临空、保税、跨境、口岸、航权等开放功能嫁接,重点发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近年来,随着全货运航线持续开通,“直装直提”改革推广实施,第五航权、保税航油、模拟机保税租赁等业务模式落地,陕西首个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落户,这些“独有技能”都为空港新城功能区打造临空产业聚集区提供了便利条件。

  截至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货运航线累计开通数量达42条,其中国内航线19条、国际航线23条,通达杭州、广州等18个国内中心城市及美国、比利时、泰国、韩国等13个国家,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此外,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等制造业项目和临空产业园等产业载体相继投用,空港新城功能区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50亿元。

  在刘彦平看来,西咸新区有着丰富、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需要加以整合、强化和贯通,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优势和能力。

  “西咸新区不断创新国际区域经贸合作新机制和新载体,将自身的发展机遇和服务能力,打造成为内引外联的区域‘公共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公共产品。”刘彦平说。

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_fororder_图片10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民智国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永

  跳过“产业目标陷阱”

  随着产业和科技变革带来多方面挑战,自贸试验区也需要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智国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永表示,“一方面要在制度性开放上做好文章,另一方面需要理性招商引资。”李永认为,所谓理性即是要把握本地区的“区别性”特征,精准定位自身招商需求与经济优势的结合点,差异化招商引资,避免陷入近似或相同的“产业目标陷阱”。

  近年来,西咸新区挖潜能、找赛道,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逐渐显现。比如围绕秦创原总窗口集中彰显区和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核心承载区的建设目标,能源金融贸易区功能区在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新兴金融、科技研发等主导产业方面成效显著,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总部企业和知名金融机构竞相落地。创新实施“招商+自贸”双重驱动机制,首创“云端自贸区”模式,搭建“集群注册+云端政务”产业服务平台——云端自贸产业园,推动在有限空间内迅速集聚大批企业。目前,“云端自贸”模式已带动市场主体新增15000家。

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_fororder_图片11

沣东自贸产业园

  沣东新城功能区则在“自贸+服贸”双试联动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日立能源全球电容器及电能质量产品生产基地、同力股份西坡基地、视源股份西北总部、盒马鲜生西北总部……支撑起沣东新城功能区在智能电力、先进制造业、新零售业等特色产业的全面布局。

西咸新区:全链条集成性创新 引领特色产业能级提升_fororder_图片12

秦汉创新中心

  在秦汉新城功能区,文化旅游、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逐渐起势,如建设“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私有云”部署咨询平台、秦汉科创宝以及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和市场主体培育;建设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推动全球诊疗肝脏影像分析大数据平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服务体系。

  谈及未来西咸新区的“叠加创新”点,刘彦平建议:“建设金融新区、创新新区、宜居新区、智慧新区、文化新区、韧性新区,应是‘十四五’期间西咸新区值得参考的战略要点。我相信西咸新区一定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西咸智慧和西咸力量。”

  李永则表示,西咸新区从产业区域规划看,每一个单一产业都是一盘大棋,取得了可喜成就,但需要考虑阶段性目标和终极边界,回答“要什么”和“能做多大”的问题,做优先次序排列和有效资源配备。

  扩大开放增活力,改革创新蕴新机。西咸新区正围绕产业链布局开放链、创新链,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医疗健康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系统谋划制度突破,以集成改革促产业发展。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