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2月27日消息(记者王佳爱)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长36.88%,PM10浓度同比下降23.08%,PM2.5浓度同比下降14.67%,空气质量指数同比下降17.46%,位居全市首位。保持“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成果,实现“无煤区”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均达到100%……
今年以来,西安航空基地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全区核心工作,明确使命和责任,紧扣“数据线、考核线、检查线”这三条主线,坚持规划环评先行,聚焦补足短板,通过源头治理、智慧监管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从源头推进绿色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能源结构优化,西安航空基地从招商、立项、土地、环评等审批环节加强环保准入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审查,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入区,并推动辖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西安航空基地辖区内无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没有钢铁、水泥、焦化、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和10+3小企业,并持续保持“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成果。今年冬天的供暖季,西安航空基地辖区集中供暖采用富平热电厂余热+燃气锅炉双保障的方式,杜绝燃煤锅炉使用,辖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实现了“无煤区”建设。20台天然气锅炉全部实现低氮改造,天然气管道和供电线网与城市建设同步敷设到位,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扎实基础。
秉承着环保设施优先于城市发展的理念,西安航空基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和污水厂建设,并及时实施二期工程扩容和地表水准四类排放标准升级改造,辖区污水全部经市政管网收集至西安市阎良污水处理厂处理,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收集和处理率均为100%。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根据清河综合治理试验段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筑坝、垃圾清运及沿岸植被绿化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丽。
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全流程精准治污减霾
为了准确反映辖区空气质量情况,指导铁腕治霾工作有效开展,西安航空基地完成了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联网投运,并配合空气质量微型站、工地扬尘监测仪、高清摄像系统等一系列设施设备,初步搭建起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实现立体化、全流程监测管理。
科技力量是治污减霾的有力支撑,西安航空基地针对辖区工业企业多的特点,率先在陕西省开展工业企业涉气排污单位用电监控系统的安装应用,对辖区内27家重点涉气企业的产污、治污、排污和错峰生产落实情况全过程实行24小时监控,使环境监察从事后处罚转向介入式执法,既提升了辖区企业污染处置设施的规范运行水平,也为环保监管提供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察的效率和准确率,切实降低污染物违法排放。此外,西安航空基地还引入便携式3D可视扫描激光雷达科学技术,采用车载雷达走航扫描加固定雷达扫描的形式,对全区大气污染源进行移动扫描分析、溯源定位,各行业部门根据污染源监测定位情况,迅速排查整治,实现了“测管治”联动,大大提升治污减霾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与此同时,西安航空基地将技防和人防相结合,不断加强环保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开展“重点突出、机动灵活”的环保“猎鹰”监察行动,提升整体执法水平。全年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企业300多家,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察整改,通过立体式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了区域生态防控能力及企业守法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2019年,西安航空基地空气质量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7.46%,位居全市首位。
开展环保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生态氛围
今年以来,西安航空基地结合西安生态日、环境保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工地、进学校,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全民携手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航空城。
在首个西安生态日,西安航空基地以“蓝天碧水净土·美丽航空家园”为主题,开展“1+10”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环保倡议书、举办环保专题讲座、召开“企业家谈环保”圆桌会议、表彰“最美环保人”和先进环保单位、聘请环保监督员、举办特色摄影展、邀请市书协书法名家“书写美丽航空城”等系列活动,增强企业和市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发展氛围。
在结合重大节点宣传的同时,西安航空基地在辖区人流量密集场所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并主动上门为企业宣传,通过发放倡议书等宣传资料,讲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动员广大市民群众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航空新城建设贡献力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