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运拉开大幕 西安预计发送旅客超2060万人次
2020-01-10 20:00:0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吴宇婷):1月10日,2020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至2月18日结束,共计40天。在1月9日西安市政府召开的城乡交通运输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尤骁现场介绍了西安春运服务保障工作情况。

  2020春运拉开大幕 西安预计发送旅客超2060万人次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吴宇婷

  尤骁表示,春运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

  初步预测,2020年西安市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060.91万人次,与2019年春运基本持平,略有增长。其中,道路运输743.79万人次,下降6%;铁路运输761.88万人次,增长3.1%,其中高铁运输476.39万人次,增长11%;民航运输旅客吞吐量555.24万人次,增长5.8%。

  为做好春运服务保障工作,西安市提前谋划,全面部署,采取多项措施为春运保驾护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确保春运期间旅客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抓好春运安全生产

  西安市始终把安全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级抓好责任落实;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各项规定,把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岗位、人员和具体流程,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同时,西安市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明查暗访”等方式组织开展春运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对重大隐患建立台账,逐级挂牌督办,严格整治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客运企业严格落实西安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21条铁规”,严格执行长途客车凌晨0-5时停车休息及接驳运输制度,坚决杜绝“三超一疲劳”“客货混装”等非法营运行为。

 做好旅客运输保障

  针对铁路车站、机场等大客流站点,西安市制定了《2020年春运期间旅客接驳运输方案》,各相关区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负责,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单位配合,建立接驳运输联动机制。比如遇到夜间大客流情况,针对铁路西安北站,地铁2号线在末班车后再加开列车,或延点发车;公交车在凌晨增加应急运力,保证乘客“不滞留,走得了”。针对铁路西安南站,西安市加密340路公交班次,解决西康直达特快3个到站列次的旅客疏运问题,延点736路公交车,并在西安南站随时安排应急车辆,及时应对高峰客流。同时,西安市积极开展定制公交服务,由西安南站发车,途经地铁4号线航天大道站,到达地铁2号线会展中心站,解决夜晚到站旅客接驳运输问题。针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市在做好夜间航班机场大巴接驳运输的同时,配备应急车辆20辆,作为旅客高峰期机场城际线和大巴线路的运输补充。如因极端天气导致机场航线大面积延误,机场城际线和地铁4号线将临时加开延点列车,及时疏运旅客。

  此外,西安市还在铁路西安站、阿房宫站以及重要旅游景点等也制定了相应的接驳运输方案,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客运服务保障

  西安市客运站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增加车辆班次、增设咨询窗口、增派服务人员,节日期间将增开售票窗口(机)169个、日增加车辆班次1042班、增派服务人员285名,做到随调随运,保障人民群众安全、高效、满意出行。

  西安市开展第八届“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设立农民工(务工)购票窗口,开展农民工团体购票,提供上门售票服务,在春运首日开展“关爱农民工,温暖回家路”特色服务活动。同时,西安市征调1200余辆旅游车辆作为春运储备运力,随时支援缓解西安市各大客运站场线路客流剧增带来的压力,确保旅客有序返乡,满意返乡。

 强化旅客服务和市场整治

  在旅客服务方面,西安市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发布天气变化、班次增减、客票余额、道路拥堵、交通管制等各类交通信息,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在客流高峰期间增派服务人员,西安市引导旅客购票、乘车,解答旅客咨询,为有困难的旅客提供帮助;西安市组织开展“情满旅途”活动,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增进人民群众对春运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西安市加强重要站点、机场、景区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咨询引导、秩序维护、重点帮扶、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西安市建立健全春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对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坚决打击“拉客”“宰客”“倒客”等违法行为,实行客运站和检查点全天候值守,严查客运车辆不进站经营、站外上人等违规行为,保障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西安市及时查处借春运之机乱涨价、乱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