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基地打好“服务组合拳”护航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2020-03-12 15:30:47来源:央广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央广网西安3月12日消息(记者王佳爱 通讯员田笑笑)近期,在西安航空基地的全面服务、精准施策和悉心护航下,辖区各类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紧抓春日大好时光赶生产,与时间赛跑加速恢复产能,把被疫情影响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损失抢回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一线服务解决企业复工难题

  在西安亚龙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里,西安航空基地包抓小组正在了解当前企业生产原料的运输情况,询问企业在复工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现场协调解决。为了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西安航空基地积极开展“促增长、稳防控”专项行动,16个包抓小组主动上门走访复工企业,逐一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人员返岗及招聘、物流运输、防疫物资、上下游配套、资金周转、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需求。

  了解到亚龙航空由于疫情影响生产原材料紧缺,导致企业的加工制造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西安航空基地包抓小组与省市工信部门多方协调,帮企业跨区域联系供应商,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基地的帮助下,现在企业产能已经恢复到了100%。”企业总经理周鹏说。

  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累计为197家复工企业协调解决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等复工复产各环节的专项问题430个,问题平均办结时间为1.1个小时,办结率100%,高效周全的服务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

  金融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了解到航空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面临融资难题,西安航空基地组织召开复工复产专项银企对接会,邀请相关银行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展开面对面交流,提高银企对接效率,让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进而缓解经营压力,增强发展信心。

  西安航空基地一方面全面梳理中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和信贷政策,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个线上平台宣传推广,主动上门为企业详细讲解相关政策内容,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另一方面紧密对接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率,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企业复工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已经有54家企业申请了央行的‘复工助力贷’,我们后续还将线上线下同步,加强银企交流合作的频率和深度,用好用活货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实现1+1>2的效果,携手企业共克时艰。”西安航空基地财政局副局长郝红波介绍说。

  人才服务激发企业双创活力

  人才是企业立足扎根的核心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西安航空基地积极搭建线上招聘平台,持续开展“航空擎梦计划·空中人才见面会”等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起双选平台,助力企业线上招才引智,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在基地的周到服务下,我们公司复工后产能已经恢复到正常,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招聘新员工。线上招聘的方式求职者信息来源更广,视频面试也更加安全。”西安皓森精铸有限公司招聘专员辛雪莲说到。在疫情防控期间,这样新颖便捷的招聘方式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和肯定。

  自线上人才招聘活动举办以来,西安航空基地辖区60余家企业共提供了700余个工作岗位,涵盖工艺工程师、编程员、雷达总体设计工程师、嵌入式硬件开发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和设计文员、人力资源专员等行政类岗位多个领域,共吸引入场求职者近2000人,投递简历80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余人次。

  知识服务提供科研“智慧锦囊”

  在争分夺秒赶生产的同时,有不少航空类研发单位开始抓紧投入到了新一轮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升级当中。为了满足企业的科研需求,西安航空基地延伸服务触角,联合中国知网免费为区内企业提供行业文献、科研资料查阅等知识服务,为科研有序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慧锦囊”。

  辖区企业只需申请开通中国知网账号,便可进入“航空知识服务平台”、“航空发动机知识服务平台”、“民用航空知识服务平台”、“锻件制造知识资源总库”等17个航空类知识资源库里,免费搜索查阅并下载专业文献、分析市场情报、阅览科研资料,还可同步开展协同研讨创新。资源库内,不仅有针对航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的产业情报、科技研发、企业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知识管理与增值服务,还有立足于服务航空细分领域企业,提供相关研发制造及维修、数据分析等类型的文献资源。

  “我们还计划将线上线下相结合,联合中国知网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并继续提供航空企业相关知识服务平台及在线协同工作、研究学习平台的服务,让服务及资源惠及更多企业,让企业科研创新及技术升级的活力带动更强发展。”西安航空基地科技创新局业务主管杨刚介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