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陈岚):“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形成的数百个创新案例中,有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案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正在成为中国(陕西)自贸区乃至陕西发展的重要支点,这将极大提升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形象。”谈及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关于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绩,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杨琳近日在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表示。
创新激活丰厚文化资源 推动新型文化服务发展
作为研究人文交流方面的专家学者,杨琳认为从国家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任务的定位可以看出,陕西自贸区在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等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创新方面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以陕西丰厚文化资源拓宽自贸合作领域、以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平台激活陕西丰厚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杨琳 受访者供图
在谈及陕西探索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的特色发展之路上,杨琳表示,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是这里探索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资源禀赋与基础。而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国际品牌”优势。
“人文交流能够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深厚民心相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根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驱动力,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国际传播与合作能力建设,以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是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实践的文化基点与价值定位。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至今不断打造的对外开放平台可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陕西自贸试验区不同于国内其他自贸区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杨琳表示。
拓宽人文交流内涵 建设智力“丝绸之路”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杨琳认为这是自贸区探索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但如何转化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品结构、加大文化贸易比重,激活自贸区文化产业外向延伸,全方位提升文化产业,使之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的支撑产业还值得重视和研究。
她表示,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贸易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贸易,其中的文化产品既包括文化商品,又包括文化服务。文化商品涉及图书、报刊、电影、视听节目,网络游戏、网络视听、动漫等文化娱乐项目;文化服务涉及出版、发行、视听服务、表演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和著作权、创作权、制作权等产权的跨国转让服务,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文化会展服务、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咨询服务等新型服务。这可以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调整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创造新发展路径,增强区域、城市、产业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路径。
除了拓宽文化服务贸易外,杨琳还认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
“在我们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各国的调研中发现,国外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需求很大,尤其是随着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增多,也迫切需要培训懂华、知华的人员,可以说,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可以进一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教育合作空间,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加强高级人员互动交流,建设智力‘丝绸之路’。 ”杨琳说。
危中寻机增强发展韧性 打造“数字丝路”新格局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如何促进地区间共同合作、应对挑战成为大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杨琳认为,行业到底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增强发展的韧性。这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恰恰是个机遇,因为从本质上讲,文化拥有可以超越特定时空,较小受到失控的影响而发挥其潜在、长远作用的特性。
面对疫情影响,陕西自贸试验区应进一步加大扶持文化新兴业态融合,构建自贸数字平台,政府要加大对数字文化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鼓励企业不断革新文化产品的现代传播方式,推动技术应用创新,鼓励文化企业将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有机融合,形成相关领域创意、创新、创业的有效聚集。
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人文交流进行了创新探索,涌现出了如秦汉新城的文化创意、数字博物馆,西安高新区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平台。因此杨琳认为在5G技术和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人文交流更是要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建立大数据平台,促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将科技、金融、贸易融合于人文与教育交流之中,形成“数字丝路”新格局。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在此次疫情中,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人文交流可以以‘数字丝路’为纽带,打造‘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贯通丝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合作主体,对内提升自贸区数字化园区格局,打造‘数字丝路’品牌形象,对外形成以网络云平台为媒的互联互通,探索丝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合作模式与路径,力求构建‘内涵式’‘外延式’整合发展模式,形成陕西自贸区‘数字丝路’文化形象及数字文化教育合作的新格局。”杨琳说。
突破传统思维局限 建立产业协调机制
合作交流的第一步就是要打通壁垒,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更需要突破思维限制,杨琳认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交流合作需要各个片区、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要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协同、互补、错位、共享发展以形成合力。基于此,建议陕西自贸办对内重视建立功能区产业协调机制,共促资源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链条互补发展新格局,推动各功能区充分发展。对外重视建立与国内其他自贸区的合作。她相信随着优势互补,资源科学配置,陕西自贸实验区也会为完善“一带一路”建设地方合作机制提供有益的创新与尝试。
而对于政府促进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发展方面,应更多地建立完善的、能够激活企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高效率服务平台,让这些集制度赋权、技术赋能、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文化产业及人文交流扶持机制,建立融合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业、个人以及外资投资和经营文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产业发展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重视专业人员与智库进平台建设,建立凸显人文交流功能的人员与智库服务机制,出台相关人员与智库引进优惠政策,给入区企业、人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特殊优惠支持,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陕西自贸区的长远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杨琳相信,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帮扶政策,陕西自贸试验区能够吸引越来越多优质的企业在这里投产兴业,不断发展壮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