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小芦笋成脱贫致富“香饽饽”
2020-05-12 11:11:27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别小看这些芦笋,它们可是我们帮助贫困户增收的‘香饽饽’。”初夏五月,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芦笋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采摘、分拣、精剪、包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中首  渭南】华州区:小芦笋成脱贫致富“香饽饽”

  据渭南市华州区毕新社区党支部书记秦志坚介绍,基地依托正丰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发展,采取集中连片,实现种、产、销一体化模式。通过入股分红、产业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目前已带动10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芦笋种植,其中18户贫困户自主种植250亩,年提供就业岗位达300余个。

【中首  渭南】华州区:小芦笋成脱贫致富“香饽饽”

  “性价比高,每年可以采收3次嫩茎,采收期长达15年。头年每亩我就收入5000元,现在亩收益达10000元以上。”毕新社区秦兴国说道。据了解,秦兴国自家种植的9亩芦笋长势喜人,每天采摘的新鲜芦笋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53岁的秦兴国妻子腿有残疾,孩子正上大学,由于缺少劳力,曾是毕新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专心种植芦笋,用“地膜芦笋”的新方式让绿笋提前十几天上市,让老秦一家子实现了脱贫。华州区柳枝镇正丰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正伟说到,产业园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扶贫产业资金注入125万元。每天需要二三十人采摘芦笋,每人每小时能挣10块钱。去年年终给托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了500元。现在毕新社区的芦笋在当地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亩产4000斤左右,年实现收益约1500万元。

【中首  渭南】华州区:小芦笋成脱贫致富“香饽饽”

  目前,当地的产品远销北京、广州等地,种植户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芦笋好似摇钱树,种了芦笋能致富”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近年来,华州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芦笋种植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以种植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种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有效提升销售产值,更激发群众种植芦笋的积极性。目前,华州区柳枝镇毕新社区、下庙镇南解村等地群众纷纷加入芦笋种植行列,全区芦笋种植面积近3000亩,种植大棚芦笋80余亩,带动近15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唐兰可 洪英 通讯员 杨 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