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
2020年以来,经开区按照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在一季度全市十项重点工作考核排名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市开发区中排列第三。
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按照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3月11日,经开区第7次党工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工作目标、进行任务分解、提出总体要求,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加强法治保障。同时,印发了《经开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计划》,目前加紧对20大项39项具体项目进行任务细化,制定了月度任务清单,并开始按计划推进。
细化20条工作任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聚力优化营商环境,设置细化了20大项39项具体细化任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从目前完成情况看,经开区加速提升土地供给效率,现已经完成拓日、远望谷等2个项目95亩供地手续。积极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经开区通过官微发布大型网上招聘活动,目前已为35家用人单位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帮助企业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组织经开区企业进行再贷款产品申报,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优惠。
持续推出手段创新,深化省市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
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协同推进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所涉及行业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引导企业进行“一网通办”;遵循“要素一致、材料一致、时限一致、审批一致”的原则,对事项申报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受理;使用统一标准化的办事指南,使办事清单、受理流程更加透明化、简洁化;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
深入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公布各级政务服务政策及工作动态;设立重大项目在地“专办”,指定项目专员实行一站式服务保障工作;成立了全省首个转贷基金平台——西安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创业辅导、技术支持、投融资指导、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在转贷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认真梳理疫情相关政策及开展政策宣讲。印制包含102项各级政策的《中省市区应对疫情政策汇编》,向经开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上门赠送,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发布、开设专栏,企业可自主下载电子版,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了解掌握各级相关政策措施。
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复工复产。开通涉企绿色审批通道,开设快速审批绿色通道,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对区内相关重点复工、复产项目审批事项优先办、马上办。建立委领导督导检查制度。建立由委领导分片区包抓复工复产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各委领导共督导检查企业85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20余个。设立24小时复工复产热线。设立企业复工复产咨询电话,用于解答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问题,收集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等。
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启动专项整治工作,起草制定《经开区巩固和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紧盯营商环境领域中企业关切问题解决不彻底、不到位的环节和短板。细化专项整治工作措施,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三大类9个工作任务,分级分类推进,同步建立问题台账,全程跟踪进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高质量落实。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在时间上前后贯通、无缝对接,层级上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形成协同推进、联动整治的工作闭环。
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经开区制定印发了《关于落实强化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主要用于降低区属国有企业自持厂房房租;对疫情防控药品、应急物资及民生必需品生产有重大贡献企业给予奖励;对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企业上半年产值实现增长给予奖励;对外资外贸企业上半年进出额、实际到账外资额实现增长给予奖励,对商贸、批发、物流运输、住餐服务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予以奖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