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让三秦大地为之振奋。
西安自古以来便位居贯通欧亚的要塞,近年来更不断被赋予新使命,与国家同频共振。伴随着一列列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汽笛声,一箱箱来自全国29个省份和丝路沿线国家的货物,在西安港集结分拨,为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畅通,提供了安全、快捷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科学防控之智、组织实施之能,抒写了西安保“一带一路”通道畅通的担当之勇,彰显了西安港丝路新C位风采。疫情之下,长安号逆势增长,今年1-4月,长安号共开行979列,是去年同期的2.3倍,运送货物总重78.2万吨,是去年同期的2.2倍。
一边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车轮铿锵,一边是奥体中心盛世之花绽放灞河之滨,交相辉映间,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喜迎第十四届全运会胜利召开。
以港兴城。国际港务区正在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建设推动港城融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定不移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发展,让辖区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逐梦西安港,筑梦新长安。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成为大西安发展的“新主场”,成为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
保国际贸易通道畅通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封闭的海运、高额的空运让全球贸易陷入窘境。
3月14日凌晨,首批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订购的1800多吨面粉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抵西安,满足疫情期间西安市民的生活所需。西安国际港务区把防疫情、保“一带一路”畅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保证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稳定开行。
中欧班列长安号,也为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按期完工立下“大功”。2月下旬,8个40英尺集装箱的橡胶跑道,陆续从意大利阿尔巴镇启程,在杜伊斯堡分4批搭乘稳定高效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欧洲回程班列抵达西安。
开辟“绿色通道”保畅通,采取“铁铁联运”“公铁联运”,提升西安港国际中转枢纽港的集结分拨能力,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宽轨直达、统一运单、全城通港、政策兑现进大厅、可信身份认证、税收服务直通车等首创举措持续优服务,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造出一条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2020年5月6日下午,随着又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出发,标志着今年以来长安号开行突破1000列大关,实现了疫情防控下的逆势增长。
中欧班列长安号路线覆盖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德国、波兰、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辐射范围基本实现了欧亚区域全覆盖,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的开行,让跨境货物运输如同普通客运一样稳定运行,更进一步促进了中欧班列的精确运行、精准把控,推动中欧班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从2018年至2020年4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三项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对外开放通道,全网物流体系,把陕西西安从内陆腹地推到了开放的前沿,更为陕西“三个经济”全面发力,拓展出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5月11日,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多联公司与捷时特物流就加快形成中欧班列面向南亚国家通道展开合作, 强强联手吹响长安号面向南亚通道集结号。“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充分发挥西安港的门户枢纽地位,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海、陆路通道;联手中远海、招商局集团、中铁联集等共同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多式联运全网物流体系为抓手,以“一提升四打造”五大举措,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综合运营效率,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及人文交流中心,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陆港力量。
盛世之花绽放灞渭之滨 西安东部新中心加速崛起
灞河之畔,石榴花绽放的姿态和丝绸舞动的韵律,以柔美飘逸的线条,勾勒出钢铁“盛世之花”——西安奥体中心主场馆;造型硬朗的体育馆,与主体育场的端庄优雅形成动静之趣;寓意鼎盛中华的游泳跳水馆,在菱形柱廊与玻璃幕墙的虚实结合下,展现出建筑光影之美。呈“品”字形坐落的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包括6万个座位的体育场、1.8万个座位的体育馆和4千个座位的游泳跳水馆。
五月的西安港,天朗气清。主体育场橡胶跑道加紧铺设,游泳跳水馆的菱形柱吊装正紧锣密鼓进行,体育馆正进行装修收尾,奥体中心中央广场石材已铺装完成。
“当下西安奥体中心已进入关键的收官阶段,我们全体建设者将不舍昼夜,加快建设铸就精品工程,确保西安奥体中心主场馆6月30日竣工,为全运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西安奥体中心项目副总经理易刚表示。
五月的西安港,一片火热。西安地铁14号线实现从始发井到体育中心站区间双线顺利贯通,2021年这条线路建成后,将连接起机场和北客站两大交通枢纽,形成陆港、空港高效联结的客流走廊;我市首条下穿灞河隧道——向东路下穿灞河隧道工程,项目完成底板浇筑,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国际港务区与浐灞生态区的城市主干道;游泳跳水馆在第一路10千伏电源输送到位后,全面进入到调试和消防验收阶段;主体育场外部照明正在进行紧张调试;体育馆主副馆已全面进入最后验收阶段……一个个十四运重大配套项目的新进展,正在让“最美全运”从蓝图映入现实!
与此同时,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以“一河两岸(灞河两岸提升)、两桥(杏渭路上跨绕城高速连接锦堤六路桥梁、建材北路悬索桥)三隧(向东路下穿灞河隧道、柳林路隧道、迎宾大道下穿奥体广场隧道)”为核心,“四纵(迎宾大道、柳林路、杏渭路、港务西路)六横(广场南路、潘骞路、柳新路、向东路、港务南路、秦汉大道)”为骨架的西安奥体中心周边配套交通体系,全面加快建设。在即将绽放的“盛世之花”四周,四通八达的立体路网将构建起完善、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一个赛事带动一片区域!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对标雄安新区,以西安奥体中心竣工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建设推动港城融合,全面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升级城市功能,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努力将十四届全运会办成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展示好陕西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成果。
坚持民生事业优先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陕师大、铁一中来啦!”这是生活在辖区群众近期的最热话题。5月8日,国际港务区牵手陕师大、铁一中,通过全托管模式的紧凑型“名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办学质量快速提升。即将建成投用的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铁一中陆港中小学,可提供优质学位11200个,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引入陕师大、铁一中标志着国际港务区‘港—区—城’迈入发展快车道;也标志着国际港务区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国际港务区将投入约28亿元,新建、改扩建18所中小学,充分满足园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说。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际港务区主动担当,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7年4月至今,国际港务区形成园区脱贫,对口帮扶汉中略阳和蓝田县灞源镇的“三线作战”、“多点开花”格局,通过产业帮扶、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劳务协作、教育帮扶等,全方位协同推进,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拨付略阳县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扶植发展蚕桑种植和乌鸡养殖特色产业,为略阳县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国际港务区帮扶建设的蚕桑产业园,不仅解决了我们当地群众脱贫问题,同时也使异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日前,谈及脱贫攻坚战给乡亲们带来的变化时,略阳县徐家坪镇镇长周高贵开心地说。
“国际港务区将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在巩固前期帮扶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大的支持与帮扶力度,深耕细作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持续助力略阳摆脱贫困,防止返贫,实现产业升级,形成长效帮扶效应。”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翔表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西安国际港务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建设绿色生态的幸福新城。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西安国际港务区段)正加快推进,目前,灞河东岸河堤区扩宽、市政道路路基填筑已基本完成,南北游园的地形初具规模。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水岸相接、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带,为奥体中心绘出一道华丽的滨水天际线。加快推进全域绿化、亮化、美化,高标准建设灞河生态廊道、西安国际港务区中轴公园及高铁绿化廊道等生态项目,打造国际港务区南北向滨河生态发展轴、东西向绿色生长轴,构建“T”型生态格局,形成轴带贯穿、慢行连续的生态空间系统,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未来,这里将成为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运新城,成为彰显绿色生态西安的名片,成为西安市民的“新会客厅”!
奋力谱写新时代陆港发展新篇章。西安国际港务区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五项要求”作为园区发展的总基调,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气魄,传承好、发扬好古代秦人的“拧劲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三个经济”,实现陆港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陆港力量!(蒋黛 龚艳妮 王惠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