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三农达人“弄潮”记
2020-06-02 21:15:5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从将班委会变成董事会的大学毕业生,到将科研成果转化写进创业事迹的大学教授,再到点“土”成金的职业农民......如今,在杨凌示范区,以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双创”弄潮儿,正在打造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的平台中焕发出无限活力,汇聚起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浪潮。

  大学生“后浪”将青春的梦想 绽放在创业沃土上

  32岁的姜义亮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专业毕业的博士生,与其他同学不同,读书期间,他就下决心“不找工作”。2016年夏天,在政府“双创”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姜义亮和沈锋等3位博士、博士后创办了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创业历程。

  年轻、高学历、满腔热情……像姜义亮这样的“农业创客”在杨凌示范区并不少见。一直在牧场工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王炳科,深知奶牛养殖业的痛点所在。2016年,王炳科带着自主研发的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回到杨凌入驻创业工场,成立了杨凌秾福农牧科技服务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现在,他的检测仪已经为全国81个牧场的3万多头奶牛安装佩戴,2020年计划突破7万头。目前产品远销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

  “90后”小伙、陕西垚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毕业时,他和同班同学集体“下海”,把“班委会变成董事会”。学校领导知道后,将校园里一个绿化养护工程给了他们。对这份“高达”8.5万元的第一份合同,他现在还记忆犹新。此外,在杨凌示范区创业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该公司还获得5万元孵化资金。经过几年打拼,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700多万元,并带动就业100多人。

  在杨凌,像姜义亮、王炳科、李松这样的大学生“老板”比比皆是。在杨凌示范区“双创”政策的推动下,一批批农业大学生在杨凌这片沃土上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海兵介绍,截至目前,杨凌已通过各类推介活动和优惠政策,累计引进培育大学生企业400多家。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杨凌创业群体中一支重要生力军。

  科技人员创业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不仅大学生自主创业成热潮,大学教授创办、领办企业也不是新鲜事。

  “70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医学院副教授杜恩岐,还有一个头衔是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公司产值就达600多万元。身份的转变,让他20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很快走向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朱铭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博士毕业生。2015年,他成立了陕西仲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杜仲优良品种栽培和技术推广。如今,他的团队已吸纳9名博士和6名硕士,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杜仲精粉茶等系列产品远销海外,先后在新疆、陕西、河南等地累计种植杜仲叶林2万多亩,每亩年收入3000元以上。

  2019年12月28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发起成立的杨凌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杨凌示范区在推动区校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大力推动区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支持科技人员携成果创业,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励了一批大学科技人员入园区创办、领办企业,一批教授工作室入园区发展,众多科创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职业农民创业 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这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合作发明的“3+2”技术农业“黑科技”,实现了土地在休养中不间断进行农业生产,既节水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率,该成果已经在杨凌和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天津、贵州等地推广面积达10多万亩。现在的马新世,已经从一个靠天吃饭的普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身价不菲的职业农民,并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带动6000多人实现就业。

  “80后”的王艳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已经成为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通过多年琢磨、钻研,在解决“南果北种”水土不服的技术难题后,她成功将火龙果引种到杨凌,从开始的5个大棚发展到现在150多亩的种植基地,品种多达20余种,基地也从刚开始的单一采摘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今年50岁的王中来,是杨凌示范区揉谷镇陵湾村农民。2008年之前,王中来和其他农民一样,农忙种点常规庄稼,农闲四处奔波,打工补贴家用。2010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返乡创业,成立了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杨凌示范区和农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00多户;土地效益从原来的一亩地2000元发展到现在的一亩地30000元。201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陕西省劳模。

  在杨凌,农民已成为最体面的职业,农业成为最吃香的产业,马新世、王艳、王中来等200多名农民走上了创业之路,在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大显身手。

  小城市大创业 科创成为新“名片”

  近日,一封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督查激励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提到,杨凌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

  2019年,杨凌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聚焦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农业”等领域,先后出台30多项促进“双创”的政策措施、专门梳理形成政策核心条款清单109条、制定政策落地服务流程图25张,通过政策扶持、基地支撑、优化服务、区校协同、国际合作等路径,厚培发展沃土,打造形成农业特色鲜明的“全域化”双创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杨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农业“双创”国际化,“双创”种子在这方沃土上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杨凌将全面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空间格局,努力将杨凌打造成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具有最宽松的转化环境、最普惠公平的扶持政策和最有力的保障措施所在地,让科技创新成为增强杨凌话语权的重要支撑,让杨凌成为创新创业者的乐园。(供稿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编辑 白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