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渭南市体育中心的室外健身场地上运动。记者 田锡超 摄
今年50多岁的魏虹是渭南市临渭区人,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和朋友聚在公园里跳广场舞。不过最近,她又迷上了另外一项运动。“这两天我每天都在练习跳绳,想在‘我要上全运’云跳绳大赛上拿个好名次。”6月2日,刚刚跳完广场舞的魏虹,休息片刻就开始了跳绳训练。
5月18日,“我要上全运”渭南市全民健身“云”行动系列赛事正式启动,掀起了渭南群众居家体育锻炼新热潮。仅跳绳比赛,短短几天就有760多名群众报名参加,并在网上获得28万的点击量。
体育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在弥漫着滚滚体育热浪的秦东大地,近年来,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改造,精品赛事相继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正让渭南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精品赛事添活力
6月3日,渭南师范学院体育馆,工人们正忙着室内装修、设备安装、线缆敷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十四运会竞赛场馆之一,这座体育馆承担着女子篮球比赛项目,目前主体结构施工、钢结构及顶层屋面板安装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外配套工程及智能化系统施工,建设完工率已达90%以上。
除了女子篮球,渭南市还承担着十四运会的沙滩排球、女子足球(18岁以下)、举重等比赛项目。能够承担十四运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得益于渭南市举(承)办了一项又一项高规格、高水平体育赛事,这提升了渭南的城市影响力,也让赛事组织保障工作从“青涩”迈向“成熟”。
2019年3月,首次冲入中甲联赛的陕西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从老主场“圣朱雀”移师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15个联赛主场平均上座24253人,单场最高上座27339人……为筹备中甲联赛,渭南全市总动员,精心做好交通、安保、宣传等工作,全方位改造升级球场,开通球迷专列与摆渡大巴,以最优的服务、最好的保障迎接球迷们的到来。
不仅如此,近年来,渭南市还先后举(承)办“丝绸之路·华山杯”渭南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世界名校龙舟大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107项,87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积极探索“体育+”
在渭南市大荔县,有一条“最美乡村赛道”,每年的“丝绸之路·美丽大荔”中国渭南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大马”)就在这里举行。从全国首个县级城市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到2019年被中国田径协会命名为“银牌赛事”,“大马”一年一个台阶稳步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大马”着力打造“水果马拉松”品牌,在全程、半程赛道沿线设置水果补给点,把各种本地特色水果搬上赛道,以体育赛事带动农产品销售,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3月11日,2019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结果揭晓,大荔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大荔县将体育赛事融入农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是渭南市积极探索“体育+”的一个缩影。
如今,渭南市聚力“体育+教育”,通过渭南市青少年体育学校与渭南初级中学联合办学,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去年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7枚;聚力“体育+商业”,组建成立了渭南市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渭南体育产业高峰论坛;聚力“体育+科技”,招商引资智慧草地项目,对足球场地实时监测,将水分、微量元素含量等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并实施智能调控……
全民健身新风尚
每天早上6时,家住渭南市临渭区的郭峰都会出现在渭河沿岸的健身长廊。别看他已经60多岁,但沿着长廊跑上个几公里,一点也不费劲。“这边环境好得很,跑起来非常舒服。”郭峰说,“这两年渭南建设了很多运动场所,喜欢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随着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渭南市逐渐形成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身新风尚。
渭南市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举办了迎新年越野赛、体育大拜年、美丽乡村农耕大赛、千村百镇农民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人人争参与、县县有特色。目前,渭南市有体育社会组织194个、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782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22万人。
同时,渭南市实现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建设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工程18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3个、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603个。目前,渭南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7平方米。
除此之外,渭南市建成了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10个,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通过分析不同人群测定数据,形成国民体质状况评估报告,为市民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重要指导和依据。2018年至2019年,渭南市累计完成体质监测5万余人。
如今的渭南,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公园还是住宅小区,处处活跃着健身爱好者的身影。据了解,在今年渭南市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满意度抽样调查中,满意率达96.97%。(记者 姚志伟 田锡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