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六月的阳光炽热耀眼,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沉寂,古城大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谱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2020年上半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下一步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不畏艰险、笃定前行的责任担当——绝不退缩!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这是化危为机、再创辉煌的果敢奋进——勇往直前!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数”说西安上半年
疫情防控
3万多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全市3800多名白衣卫士冲上一线、驰援武汉,历时64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
经济发展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5月7日,收获今年第11个优级蓝天,创下2013年以来最好成绩。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城市之列。
全域治水
今年规划完成107个治水项目,计划6月底前全部开工。截至5月底,全域治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7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26.62%。
民生工程
今年新组建77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万个;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
脱贫攻坚
全市共68750户242300人实现脱贫,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唯一贫困县周至县摘帽。脱贫退出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达11746元,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
定力·担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西安经济不断平稳向好的步伐。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用非常的决心、非常的制度、非常的举措,党员冲锋在前,发动依靠群众,尽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果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建立每日研判、调度工作机制;率先制定流行病学调查链长制;严格落实“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原则;3万多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共同织密基层网格化防控网络;全市3800多名白衣卫士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冲上救治防控一线、驰援武汉,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历时64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
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西安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出台实施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特别是从3月23日起,西安被列入12个进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城市后,主动担当、统筹资源、严格流程、闭环管控,为降低首都疫情输入性风险做出了西安担当、西安贡献。
拼搏·信心 抓住新的历史机遇 推动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
面对疫情,发展信心不减,工作力度不降。
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全市上下把疫情当成大考,考出党性、也考出担当,考出坚毅的干劲、也考出必胜的信念,用抗击疫情的团结一心和昂扬斗志,以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奋力前行,用好系列发展机遇的“窗口期”,转危为机,复工复产,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年的阳光遍洒大地,2020年1月3日,西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进一步厘清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并强调要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加快推进西安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从法士特第900万台变速器下线,到陕汽军车参加国庆阅兵,再到多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同步建设,西安的汽车产业集群日益强大;从助力“胖五”升空的箭载计算机“点火装置”,到亚洲最大的卧式双滑台强力数控旋压机,再到无人机商用卫星产业雏形初显,西安航空航天科技研发瞄准产业前沿……
西安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持续发力,融入高科技、开拓新思维、探索新方向,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随着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西安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做强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做大五大新兴产业,做优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西安正从传统装备工业基地向具有产业集聚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加速转型,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实体经济做强优化,支柱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丝路科创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新方向;电商经济、线上消费等新型商业模式带动全市经济趋向回暖,不断促进消费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奋起发力;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跃升新量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入突破攻坚阶段;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十四运”筹办工作的推进,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西安,已经按下了经济复苏的启动键。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3.7%。
这,是“西安速度”的注脚,是西安力量的彰显。
机遇·谋篇 瞄准新的发展方位 发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灞河之畔,一朵钢铁“盛世之花”悄然绽放——这就是西安奥体中心主场馆。
5月30日,这朵万众瞩目的“钢铁石榴花”通过竣工验收,是全省53座全运会新建场馆中第一座通过竣工验收的场馆。2021年,它将以石榴花绽放的姿态和丝绸舞动的韵律,欢迎十四运来宾。
而直到今年2月份,主场馆橡胶跑道还在8000公里外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阿尔巴镇的工厂内,等待着那艘从热那亚港口启程的轮船。随着疫情暴发,不能再继续等待通过海运将预制橡胶跑道运送回国。
参与奥体中心施工的工程师贾月卿回忆:“我们首先就想到了中欧班列长安号。”
3月30日,经过20天左右的全程运输时间,中欧班列长安号将最后一批用于奥体中心的预制橡胶跑道,早于海运近一个月时间送到了西安。
从最初只有1条线路增加到现在的15条线路,长安号从平均每周1列发展到现在的每天开行7至8列,覆盖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德国、波兰、比利时等14个国家44个城市,辐射范围基本实现了欧亚区域全覆盖……
如今,长安号已经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它不仅是一条开放通道,全网物流体系,更把陕西和西安从内陆腹地推到了开放的前沿。
3月11日,满载服装、电子配件、电器等50车货品的X8025次列车驶出西安新筑车站,开往德国曼海姆,标志着今年中欧班列(西安)去程班列发送车数突破1万车。
5月6日,喜讯再来!X9003次中欧班列(西安)满载49车电冰箱、茶叶、灯具、空压机等货物,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筑车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奔向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今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突破1000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让世界看到西安,让西安拥抱世界。
今年以来,西安牢记嘱托,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举办“十四运”等战略机遇,瞄准新的发展方位,持续发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三个经济”表现抢眼,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初具规模,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通道、商贸物流枢纽正在形成,西安在“一带一路”乃至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守护·责任 人与青山两不相负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古城之上,云淡天蓝。云岭之下,绿意盎然。
正是万物竞发的时节,秦岭苍翠欲滴的森林里,酷暑消退,生灵悦动。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首站主题就是秦岭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西安在秦岭生态保护区范围开展全面整治乱砍乱伐、乱排乱放、乱开乱挖、乱搭乱建、乱捕乱猎等违规违法行为效果初显,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在不断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稳定增长。
目前,秦岭矿权数量由“十二五”末的61个减少到5个,其中4个停产,今年底将全部退出。划定黑河金盆水库等9处一级水源保护地,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构建覆盖全域、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秦岭保护四级网格管理体系,落实四级网格员1112人。秦岭6市中首家完成农家乐专项整治,对排查出的2809户农家乐开展专项整治。今年7月1日,修订后的《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力佑青山。
如今,空气质量让人欣慰:只要抬眼远眺,南山就在那里,山悠然,人悠然。
今年,西安优级蓝天再创纪录:5月7日,西安收获今年第11个优级蓝天,创下2013年执行新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好成绩。西安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城市之列,排名全国第22位。
城旺水先旺,城兴水先丰。
3月1日,西安市印发《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全域治理,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今年规划完成的107个治水项目,计划在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截至5月底,全域治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7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26.62%。沣河文教园段、潏河樊川湖段、新河新渭沙湿地等6个治水项目已经全面完工。
西安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将让西安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
沉淀·重生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不论昼夜千年古都长安依旧
空空荡荡的大唐不夜城,鲜有人迹的钟楼转盘……疫情让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年·看西安”陷于沉寂,原本正火热筹备年节的文旅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殷殷嘱托。市委、市政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振兴,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作为破冰之举,把疫情的“冰冻期”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期”。
2月8日,我市宣布拨付3亿元资金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3月2日,西安召开全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会,出台《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共计 22 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启动,浐灞中华千古情首秀即将隆重开演,“长安夜·我的夜”——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夜游嘉年华兴起……今年,全市从长久平安的美好寓意出发,打造推出全新的“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共安排文化旅游在建项目23个,计划投资137亿元,让未来西安更有“看头”。同时,大手笔精准补贴西安文旅企业,3月至6月,多家景区免费开放,惠及全体西安市民及全国医务工作者。
再看今日长安,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复商复市有声有色,灯火燃亮了亭台楼阁,人流唤醒了十二时辰。
油泼辣子的冰激凌依然卖得很火,不倒翁小姐姐依然是不夜城最亮的景,街头小哥哥依然弹着吉他唱着动人的歌……
城墙内外溢满的,是复苏的长安不灭不息的烟火气,也是文旅融合重振信心的无限可能。
奋进·希望 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踏出拼搏实干的坚定步伐
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2020年上半年,我市民生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评民说为标准、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打造民生工程的“升级版”, 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稳稳托起了西安这座魅力之城的“幸福感”,交出了一份温暖的答卷。
这是一幅和谐的安居乐业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今年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教育新期待,把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
今年全市新组建77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万个;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209个,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96个。市区级联合体内管理人员交流2819人,教师交流10803人,“名校+”工程已惠及学生97万人。
“把发展教育作为最大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近80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精准帮扶……一个个教育大动作彰显着西安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态度,西安正在着力解决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全力稳定就业。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出台20条试行意见促大学生就业创业;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万个;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确保农民工辛苦劳动后不再辛酸讨薪。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吃饭“光盘”杜绝浪费,公交地铁志愿者热情引导……花香、城美、人和。初夏的西安,一街一景、一言一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车让人· 人守规”让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小餐桌”让公筷公勺成新风尚;志愿者成为西安市民的新身份;西安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是一场共奔小康的攻坚战——
从“忧居”到“优居”,从“希望”到“兴旺”。在西安,一个个贫困村正在实现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已经洋溢在贫困户脸上,一项项惠民产业正在相继上马,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展现眼前……数据显示,全市共68750户242300人实现脱贫,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唯一的贫困县周至县摘帽。脱贫退出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11746元,较2018年人均增加1207元,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
这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破损路面“白变黑”,太阳能隔离桩、“海绵城市”理念人行道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绿化、雕塑上墙,老旧小区功能完善更新,有“面子”更有“里子”;昔日街面逼仄、秩序混乱的背街小巷华丽“变身”,颜值与内涵兼具,好住和品质共存;断头路打通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路网毛细血管畅通了微循环,出行更快捷……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抓好“三改一通一落地”,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补齐城市功能硬件短板,力促城市品位和形象整体跃升。
这是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
全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56个、新增养老床位6400张;落实“房住不炒”要求,逐步形成以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年内将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万套;并继续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绘就民生画卷的奋进道路上,西安始终牢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不停歇,着力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5月31日,全市2020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其中,民生类项目57个,总投资24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5亿元。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等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变化和成就,也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更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体现。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西安,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嘱托再前进、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开新局,扎实推动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征途上阔步前行!(图片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首席记者 张端 记者 张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