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项目进入决赛 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点燃科创热情
2020-07-10 17:40:1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7月10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在西安举行。经过评审们的细致审核,共有200个项目进入最终决赛。

  (已改)【A有修改】200个项目进入决赛 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点燃科创热情

  复赛启动会现场 摄影 尹建慧

  “危”中寻“机” 以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复赛启动会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韩开兴表示,2020年的大赛,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项目征集阶段很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都还没有复工复产,但广大科技工作者仍然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经过初审,共374个项目进入复赛,比2019年多出40余个。参赛项目完成单位多达600余家,部分国外、省际项目也报名参赛。

  (已改)【A有修改】200个项目进入决赛 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点燃科创热情

大赛评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庄德(左)和陕西省纪委监委驻陕西省科技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马洪光查阅项目资料 摄影 尹建慧

  “除了参赛项目数量变化外,今年的参赛项目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既有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沿高技术,也有推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的实用技术;既有院士专家团队新成果,也有高校教授、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新技术新创造。由此可见,大赛在‘引领创新创业  发展三个经济’的主题之下,主抓创新、创优、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促进科研工作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助推陕西省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生力军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韩开兴说。

  对于陕西省持续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驱动作用,韩开兴认为,尽管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通过科技工作者大赛,让大家看到了陕西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以及科技改变未来的坚强信心。与此同时,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新机遇已经到来,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之下,大赛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陕西科技工作者也在主动拾起“时代之机”。

  产学研结合 让科技产业发展拥有广阔舞台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几年发展,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进行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已改)【A有修改】200个项目进入决赛 2020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点燃科创热情

  评委们仔细审核项目 摄影 尹建慧

  关于大赛给科技工作者带来的改变,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表示:“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5届了,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踊跃参加,优秀项目层出不穷,大赛影响越来越大。在参赛的项目里面,既有老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也有年轻的学生和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这对于科技领域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参赛的项目质量看,蒋庄德也认为,参赛项目涉及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许多项目从创意到产业化落地的链条也缩短了许多,这表明科技工作者们从研究到落地的环节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成果转化速率不断加快。因此他相信通过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的连续举办,一定会推动陕西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

  据悉,为更好地让参与大赛的项目经得起市场和投资机构的检验,大赛评审规则以关注产品市场前景是否广阔,市场需求量、饱和度,以及项目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扩展性及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为重要的评审标准。大赛的每组评委中都有来自创投机构的专家,通过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够帮助优秀科研成果实现与市场的直接接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互动,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作为本次大赛主办方之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将对获奖项目提供现金及证书奖励,并对后续落户沣东新城的优秀项目提供包括项目启动资金、办公场地补贴等落地扶持及资源礼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