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陈岚):“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一定是厚积薄发的,从空港新城的整体规划以及三期建设的布局看,空港新城作为西部地区依托临空经济优势打造的城市新区,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一定前景广阔。”7月15日,在围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城市规划发展举办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空港城市价值论坛上,多位城市规划专家、经济学家畅谈对空港新城未来发展的看法。
跳出“空港”看空港 让临空经济赋能城市发展
2019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让机场周围所建的临空经济区备受关注,也让以依托临空经济发展的国内多个城市再度成为多方关注焦点。
空港新城产业分区规划图 供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其中作为中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西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西安以临空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紧扣“门户、枢纽、流动经济”建设核心,承载起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陕西西咸空港综保区等诸多国家级先行示范区探索任务,叠加“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政策红利,为入区企业提供实在利好,让“产城人”的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开花结果。
32条全货运航线沿着空中丝路链接世界;“芯片航班”“生鲜航班”带来了年货邮吞吐量38万吨的突破;14家国内外航企总部和176家知名物流企业的布局以及东航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基地、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绿地会展中心、苏宁广场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让临空经济全产业链不断延伸。
尽管空港新城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对于下一步布局,著名经济学家、方塘智库创始人、理事长叶一剑就表示,全球资源配置是现代城市的应有之意,全面开放是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做好空间营造是基础内容。空港新城必须超越“空港”看空港,积极应对从“以产带城”到“以城促产”,完成从城市开放之窗到开放经济承载之地的定位转变。
天津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宇也强调,空港新城要充分发挥好南部片区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空间规划,完善区域配套,为打造未来的产业聚集地做好铺垫。
探索“空港典范”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发展和规划都离不开模式的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城市规划的品质,进而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
作为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缘起地和主战场,空港新城的产业特色和齐备完善的平台功能,是发展临空经济的最佳承载地,也是为全球企业参与临空经济创造最有价值的投资机遇。
城市中心公园效果图 供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为加速行政效能,空港新城创新推行文勘前置模式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率先开展行政审批效能改革、推行“政务管家”全生命周期服务;“7×24”小时通关服务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新城每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均在60%以上,全面提档升级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西咸空港枫叶国际学校首届72名毕业生全部录取至世界百强大学;将“文化+”融入临空经济,建设空港新城西安国际美术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活力与人文气息的文化交流中心。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建设效果图 供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除了在城市中实现产业、配套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共荣外,空港新城始终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枢纽机场建设,全力打造临空经济试点示范。2020年1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未来这里将满足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59.5万架次的目标。
对于这样的发展机遇,蕾奥规划核心创始人蒋峻涛就建议空港新城应借助机场、城市双轮驱动,聚焦发展临空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吸引西安主城区人员外溢,紧抓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着力完善教育、医疗、交通配套,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
高力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邓懿君也从空港新城的“效”与“能”两方面切入并提出建议。他表示临空区域是最追求效率的空间,作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空港新城应着力做好蕴势能、提效能工作,打造新动能、挖掘新潜能,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物流优势,着力打造临空产业腹地,聚焦大科技、大消费、大健康产业,持续提升未来发展潜能。
如今的空港新城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追赶超越的同时如何深度创新是新城上下关注的焦点,正如空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贺键表示,机场三期即将开工,国家级综保区行将验收,全球航空枢纽、超级邮政快递枢纽已具雏形。空港新城将紧抓“一带一路”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机遇,深度聚集建设大西安航空枢纽聚集地,全力打造临空经济试点示范,深化“港-产-城-人”一体发展,探索形成中国内陆开放型城市建设的“空港典范”,打造西部“新虹桥”,助力大西安构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